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蔡英文「新南向」撞「一帶一路」南牆

2016-05-27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蔡英文上台前,筆者說她不撞南牆不回頭。現時,她似乎已經展開了撞南牆之路,而其中一個主要的方向就是用「新南向」挑戰大陸的「一帶一路」。

目前台灣經濟萎縮,今年首季GDP按年收縮0.84%,是連續第3季衰退,至於出口更是連續第15個月下跌。經濟下滑必然影響蔡英文的蜜月期。蔡英文說,台灣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所謂低薪,也就是台灣常說的「22k現象」:指大學生新入職薪金只有台幣22,000元,不到港幣6,000元,據說現在略有增加。

蔡英文能夠選勝,離不開年輕人,「太陽花運動」實際為蔡英文助選。於是,蔡英文上台首先對他們「撤告」,但是重要的是要改變「22K」。「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蔡英文的執政蜜月在於她能否提升經濟。那麼,蔡英文有招嗎?有,不過不是什麼新東西,而是李登輝、陳水扁都用過的「南向」政策。也許,小英子的智囊們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回提「新南向」,不但重拾李登輝、陳水扁的牙慧,而且對上了中國大陸發展的新戰略──「一帶一路」。

「新南向」VS「一帶一路」,誰勝誰負?似乎不言自明。且不說,台灣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陣,現在連福建都說GDP要超台灣,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要對碰台灣自然要吃虧。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台灣每年從大陸方面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000多億美元,難道蔡英文不想要這1,000億美元啦?換一個角度看,就是說,蔡英文「新南向」能夠拿到比1,000億美元還要多的貿易順差嗎?

也許,蔡英文會說,我不是不要大陸的1,000億,而是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台灣要開闢更多的市場,除了東盟,還有印度。而且,蔡英文的「新南向」比李、扁時代多了有利條件:第一,大陸的經營成本增加,原來李、扁擋也擋不住的利潤誘因下降了,相反東南亞以及印度更適合台灣的低技術產業;第二,美國「重返亞太」,推行TPP,有利蔡英文的「新南向」;第三,台灣本島經營環境下降,「缺電、缺水、缺地、缺人才,缺新技術」,惡劣營商環境倒逼低技術企業南移。

可是,大陸和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和東盟「十加一」自貿區規模已達到年貿易額4,000億美元。再就是,大陸在「一帶一路」的南路已經經營多年。筆者訪問江蘇紅豆集團時才得知,這家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第62位的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國家商務部引領下,牽頭打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經過8年的經營,昔日的荒灘已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入駐企業來自全球各地近百家,就業員工12,000人。當地期望「西港特區」成為「柬埔寨的深圳」。中國大陸不止這樣的海外工業園,在泰國有羅勇工業園;在越南,有龍江工業園和海防經貿合作區;在雅加達,有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工業長廊上的「綠廊國際工業中心」內,區位優勢顯著。因此,早有台商進駐有關的工業園,他們還會以大陸企業名義或者夥拍大陸企業,享受大陸和東盟自貿協定的好處。

於是,以對抗大陸為出發點的「蔡記新南向」會「撞南牆」,不是很清楚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