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德洽建營 安置難民

2016-06-07
■肯尼亞學校項目,圖為校舍內部(上圖)及學生在課室內玩耍(下圖)。 受訪者供圖■肯尼亞學校項目,圖為校舍內部(上圖)及學生在課室內玩耍(下圖)。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歐洲早前爆發難民潮,首先宣佈接收難民的德國,需要為有關難民作出安置。朱競翔的工作亦引起了當地的興趣,該國的公司主動聯絡他,就建造難民營磋商。他表示,希望可建立一些類似安置房(permanent shelter)的建築,將短期的帳篷類處所和長期的房屋結合,再用上可循環再用的物料,為難民提供住所。

預算緊張 重點要快

談起德國難民的安置問題,朱競翔表示︰「德國有兩間當地公司跟我們聯絡,預算很緊張、標準很高,而且要快。」為應對這艱鉅的任務,朱競翔絞盡腦汁要善用一分一毫,「他們的系統,如果在中國造可以更便宜。我自己也做研究,希望可以做到每平米約500歐元的成本。」

朱競翔近年多個項目的建築,外形亮眼亦兼具實用性,有四四方方的木盒子形狀、有一層層反光表面的學校、有尖頂的非牟利機構中心,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不少項目更成為當地的地標,「像慈善學校、生態站等,如果你把它弄得亮眼一點,大家會注意到這些建築,也藉此注意到它們的內容。」

他認為,建築物的結構和維護體,前者像人類的骨肉,是大概的形狀,後者像皮膚和脂肪,為室內起到保溫作用,「所以設計時會有造型問題,形狀跟科學原理有關,不同的形狀,有些時候,有一定特殊性......我們的設計不同之處,是將兩者混合在一起,不可以隨便改動,否則當中的作用就會失效,所以這當中造成了一定的技術障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