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自從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的經濟都疲軟了下來,主要依賴出口的加工製造業,生存境遇非常不好。有一天,我去一間製造業工廠做訪問,約訪對象是工廠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一位港商。我依約抵達工廠時,這位港商仍在外處理事情,要晚些才能趕回來。他囑咐工廠的一位工作人員先招呼我。
通過這些年的採訪觀察,我發現港商在珠三角開的代工工廠,普遍規模都不大。二零零八年之前,動輒聘用兩三千,甚至五六千的港資工廠不在少數。最近幾年,大部分從事加工貿易的港資工廠,用人總數也就是五六十到一百多左右,所以一個員工身兼幾職是常有的事情。受命招呼我的這位大叔,五短身材,五十上下的年紀,望之憨厚樸實。
一番寒暄之後,我便得知,大叔不僅負責幫老闆招呼來訪的客人,工廠物料進出、工人食宿管理、乃至門衛放行等事宜都由他來參與管理。反正等着也是等着,我就問大叔,現在工廠運行得怎麼樣。大叔知道我是來採訪老闆的,連忙搖手說:「我只是個小人物,等我們老闆回來了答覆你吧,他才說得清楚。」
「人生哪有什麼小人物?」我脫口而出。
大叔愣了一下,謙笑着說:「怎麼沒有?我們這些打工的人,就是小人物,拿一份人工,盡一分心力。你看你是一個記者,你要採訪,也只會採訪大老闆。他們懂得多,登在報紙上別人才會看。我們這些小人物說的話,哪有什麼分量。」
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忽然咯愣一下。當即決定更改當天的採訪方向。「那我不問工廠的生意了,問問您自己的情況吧。」我笑着說:「您老家是哪裡的?出來打工多久了啊,現在一個月人工能拿多少錢呢?您在這間工廠工作有多長時間了,現在每天廠子裡的出貨車輛是不是愈來愈少了呢?」
一聽我只是拉家常,大叔放鬆了警惕,跟我閒聊了起來。來自四川鄉下的打雜大叔,雖然在工廠沒有一個明確的職位,做事卻也機警盡責。通過負責門衛放行工作,他就能清楚地告訴我,現在工廠每個月出貨的車輛,比往年少了三成多。參與監管物料進出,他也弄明白了原材料價格增減,對於生產成本的影響幅度。參與工人食宿分配,他不僅得知了工人的薪酬訴求,也為工廠能留住熟練工人,提出了好幾條有效的建議。
我的判斷果然沒有錯,這次希望採訪到的細節,打雜大叔這裡全有了。根據以往的採訪經驗,港商,特別是從事製造業的港商,在接受採訪時,大都偏向拘謹保守,表達能力普遍不如那個彷彿政治家、張口就能滔滔不絕的台商。
那位一臉歉意趕回來的港商,依舊沒有超出我的預期。
於是,我選擇的新聞主角,便是提供了大量翔實資料的「小人物」大叔。報紙出街之後,我特意寄了一份報紙去工廠。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說的話刊登在報紙上,打雜大叔既驚訝又激動,專門打了通電話給我。我調侃了他一句,「看看,您以後還敢說自己是小人物嘛。」電話那端,除了憨笑還是憨笑。
大學畢業前我曾在一間報館做實習生,沒有薪水,只拿稿費。偶爾也給那份報紙的文藝副刊寫篇「豆腐塊」。有一次路過報館門口,四十多歲的門衛大叔突然很熱情的跟我打了個招呼。他說看到我在副刊上寫的一個小故事,覺得很有同感。其貌不揚的保安大叔,原來也有一顆熱愛文字的心。那天正好也有時間,我就跟他多聊了一會兒。
因為非典,那一年的就業形勢空前嚴峻,報館招聘新人的職位競爭也很激烈。並沒有做特別多爭取工作的我,竟然被錄用了。事後我才得知,報館一個負責人路過門衛的時候,聽到兩個保安在聊天。其中一個正在跟另外一個推薦一篇文章,正巧,那篇文章是我所寫。連保安大叔都讚不絕口,居然是我從激烈競爭中勝出的理由。
儘管最後並沒有選擇去那間報館工作,我卻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哪有什麼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