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心
平和縣大溪鎮境內的靈通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是上億年前的火山岩堆積而成,以「險峰、奇石、飄雲、清泉」四大特色而聞名天下。靈通山上有座朝天寺,更是特別,站在這裡立刻會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朝天寺外前面右側的一塊巨石壁上,有「仙蹤」二字石刻,而在「仙蹤」二字下方,有一隻深深石刻的「右腳腳印」,傳說那是一隻仙人所踩進的右腳鞋印。沒有身臨其境,無法說出內心更多的體會。過去,我從照片上看朝天寺時,只覺得它很獨特很神奇,心想,一座小小的寺廟立於一座高高的危崖之上,孤寂而又神秘,但那又有什麼呢?大自然中像這樣的鬼斧神工並不少見,只要有心便會發現。當我身臨此境時,心境一下子得到了淨化,同時進入無塵的境界並得到提升。這是我來之前完全沒有意料到的,或許這就是一種緣分。
站在寺前,我抬頭看見朝天寺與不遠處高聳入雲的靈通岩相對無語,又默默溝通,形成了大自然的默契。到過靈通山的人都知道,岩頂上整天都被雲霧縈繞荂A構成了神秘的太極陰陽圖。只見那一陰一陽,一剛一柔,循環縈繞,默契十足,又相得益彰,因此沒有理由不自成風景,並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而朝天寺雖在靈通岩底下,也常瀰漫蚇@濃的仙氣,彷彿神仙還在那裡,只是凡人無法用肉眼看見而已,或者神仙剛剛離開,仙氣尚未散去一般。在這裡,我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尤其是站在上面向四周環望,不僅視野開闊清悠,且鬱鬱bb,滋人耳目,寧靜的氣氛更加清徹安祥,無塵的景致足以淨化人的靈魂,再多的煩惱來到這裡也會頓時化作了無牽掛。而這種體會唯有達者才能真正領悟。
朝天寺後門有個小陽台,我稱之為邀仙台。其實,傳說中這個景點就和「八仙」有緣。朝天寺坐南朝北,附近有個白花寺,坐北朝南,兩寺同附在一塊形如蟒蛇的巨石上,沿荋瞻悁x東側一條通往白花寺的石級小路依山曲徑而行,遠望如一條蜿蜒蜈蚣遊走其間,而朝天寺左邊有一塊巨石形如蹦蹦欲跳之青蛙。整體觀之,蛇、青蛙、蜈蚣「三蟲」同居一處,相生相剋,妙趣橫生,堪稱大峰山之絕妙奇觀。站在小陽台上,我極目遠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此時此刻,我多麼希望神仙能突然出現在眼前,或出現在某座山峰的雲霧間或腳底下某個山澗。
朝天寺前方的山澗就很開闊神秘,一眼可望見許多的山峰都被雲霧縈繞荂A因此出現奇蹟應該也不算什麼意外,儘管這只是我內心的幻想而已。
從文字上,我看到過以下這樣的記載:朝天寺始建於北宋年間(確切時間待考),位於平和大峰山南面,坐南朝北,屹立在一巨型如蟒蛇騰空、昂首張口、咄咄逼人形狀的詭岩之上。詭岩巨石逾百米之高,可謂險峻雄奇,是名副其實的「蛇地」。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時曾遊於此,令修建此寺,並賜一匾一鐘,可惜這文物已毀於「文革」時期。現朝天寺內尚存一塊刻有「乾隆五十六年」字樣的石碑,可為佐證。另據查證,明熹宗天啟年間,吏部郎中陳天定曾在朝天寺出家。並寫下一首五言詩偈:
溪光映碧波,石壁鬱嵯峨。
上下雲煙合,去來風雨多。
磴高聞落葉,樹響失猿過。
竹杖末堪倚,前峰捫薜蘿。
此外,還有一說,據考證,朝天寺與清末的「小刀會」有關,當時「小刀會」的秘密據點就在朝天寺,且「小刀會」乃「天地會」旁支,可見,朝天寺不僅歷史悠久,非後世所修建,且與民間組織和信仰有關,形成了宗教與現實的密切溝通,從而演繹出歷史的風風雨雨和可歌可泣的故事與傳奇。但是,這樣的解說是遠遠不夠的,大自然的神秘之處還是需要身臨此境才能真正體會。
朝天寺前有一棵千年古樹,每一片葉子和根鬚也都瀰漫茈P氣,彷彿看護寺廟的仙翁坐在門口乘涼一樣。古樹下有一座土地廟,不大卻也是香火旺盛,我看見還在燃燒的香火,便知道剛剛有人來此燒香。不過,冷靜一想,朝天寺其實還是十分孤獨和寂寞的,因為從香火來看,來此朝仙的遊客並不多,尤其是裡面的觀音佛像等蒙茪@層厚厚的塵土,供桌上也是很少有人打掃,由此看來,在這裡看管寺廟的廟祝其實是不稱職的,至少有些缺少勤快。當然也不能全怪他。
據記載,朝天寺原寺毀於「文革」前,重建發起人有張三角等人。於1981年,石寨和宜古兩村群眾集資在原地重建(簡易搭蓋),1993年舉行「開光」儀式。寺內供奉「滿堂佛」等十多尊。由於該寺所處高山之上,土木結構的簡易搭蓋,經不起年久月深的風吹雨淋而成為「危房」,於2001年初,由平和縣大溪鎮石寨村朝天寺管理處發動募捐修建,截至2002年11月,該寺大殿基本完工(殿頂己「上梁」但未蓋瓦)。大殿面積約近70平方米,大殿前為廳堂,左右各一間「寮房」總面積約120多平方米。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如今的靈通山已是省級旅遊風景區,每天的遊客已是不少,年收入也算不錯,何以不把如此奪天然造化之工的朝天寺開發得更好呢?當然,審慎地開發最要緊,要不然反而成了破壞,豈不壞了大事和心情?我看見現有的朝天寺已經開始有點「喜新厭舊」了,真的很替它擔心。要是把大自然的造化之工給破壞得太厲害,或者,讓大自然的神秘感消失殆盡,我想,神仙們也會有意見的,若從此不再大駕光臨朝天寺,豈不人為的一大罪過。
記得,吏部郎中陳天定至大峰山登「佛祖岩」時,面對有的寺廟因年久失修的荒廢與寺僧的清苦生活,感觸頗深。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寺古多荒瓦,僧貧只薦茶。
穀鳴千樹響,人定一香斜。
鑒水形磷影,冥心客是家。
可將生滅理,悟取佛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