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方寸不亂:放逐與奇緣

2016-06-16

方 芳

在中央圖書館聽當代中國重要作家王蒙的講座《放逐與奇緣-我的新疆十六年》,就像看了一場「棟篤笑」,這倒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在演講前,就聽到有些觀眾議論,當官的(王蒙是前文化部部長)難免多少會有官腔,如果聽不下去,就會提早離場。然而,這一晚講座竟笑聲不絕,不但沒人提早離場,反而散場也意猶未盡。

在文革前夕,因為被政治鬥爭牽連遭放逐新疆十六年,王蒙一開首就點題了。他說,演講題目是「放逐」,但他可認為自己不是「被放逐」,而是「自願前往」的,當年能離開政治中心去到邊疆,保住了自己兩條腿(知識分子被批鬥),不是很好嗎?而且在新疆十六年,精通了維語,成為新疆文化的愛好者,新疆人民純樸的心靈,讓他度過十六年美好的時光。王蒙以其身體語言,演繹了豐富的西域文化。

席上有記者問王蒙,適值文革五十周年,最近《炎黃春秋》雜誌刊登了一篇王蒙《反思文革責無旁貸》的文章,有人對他的文章觀點作了質疑,香港記者問他是怎麼看這事情?

王蒙首先解釋,他這篇文章不是近期為特別日子而寫,而是他過去書中所載的文章,所以不存在議論的需要。他轉頭又佻皮問主持人,批評他的是何人,他怎麼不認識的?歲月的智者,讓觀眾領略了何謂四両撥千斤。

王蒙說,他對批評是不上心的,大家都有不同的觀點,這一方批評你,但另一方又批評他,所以對批評不需太認真。

現場有人問他對當前中國文化狀況種種看法,王蒙就着大家不要太緊張,外人都來嚇我們,怎麼我們也自己嚇自己了。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時候也沒有說法,比方他當文化部長的時候,地方辦選美活動,有人就批評這是對女性的貶損,但後來也沒有什麼議論。

完場前有觀眾問他,長達六十年的寫作生涯,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哪一部作品是他最不滿意的?「第一,我沒聽懂他問什麼?第二,我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平日九時就睡覺了,今天我算是超時了。」不想答,還是有個順水推舟的答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