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的末代皇帝陳叔寶,有個才貌雙全的妹妹樂昌公主。公主的丈夫是任太子舍人的徐德言。當時,隋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的北方,積極準備攻滅陳國。陳叔寶自恃有長江天險,把國政拋在腦後。
憂亡國先留信物
徐德言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預感到國家危亡,十分憂慮。一天,他對樂昌公主說:「天下大亂近在眼前,到那時,我們夫妻可能被拆散,但只要我倆情緣未盡,總會再度團圓。所以,應預先留下一件東西,作為將來相認的信物。」
於是,徐德言從梳妝枱上拿起一面圓形銅鏡,用劍把它劈成兩半,一塊留給自己,一塊交給樂昌公主,說:「以後我夫妻一旦離散,你可以在每年正月十五那天託人把這半面銅鏡拿到京城市場上去叫賣。只要我還活着,就一定能打聽到,並且以我的半塊鏡子為憑,與你團聚。」
不久,徐德言的預言果然成為事實。公元589 年,隋文帝派他的二兒子楊廣為元帥,和越國公楊素一起領兵渡江南下。由於陳叔寶不理政事,邊防薄弱,隋軍很快就攻下了陳國都城建康,陳叔寶被俘,陳朝滅亡,徐德言被迫逃亡。
楊素因為滅陳有功,獲得很多賞賜,其中包括樂昌公主等14個美女。楊素回到隋都大興,便把樂昌公主也帶到大興。
正月十五賣破鏡
徐德言在逃亡途中,打聽到妻子可能到了大興,便千里跋涉,來大興尋妻。但人海茫茫,他怎麼也打聽不到妻子的消息。於是,徐德言就租了一間房子住下,抱着破鏡重圓的一線希望,耐心等待着正月十五的到來。
好不容易,正月十五這一日終於到了。徐德言起了個大早,懷揣着半塊銅鏡,來到熱鬧的市場。到了中午時分,他找到一個高聲叫賣半塊銅鏡的老人,就上前說道:「老丈,我要買這半塊銅鏡。」
說完,他把老丈請到附近一家小酒店,取出自己珍藏的半塊銅鏡,和老人的銅鏡拼接起來,果然成為一塊完整的銅鏡。
徐德言不禁哭了起來。這老人是楊素家的僕人,受樂昌公主的囑咐來賣銅鏡的。
他問清原委,說:「你放心,我馬上回去向公主報告。」徐德言當場借來紙筆,寫下一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寫完,把半面銅鏡和詩一起交給老人帶給公主。這首詩的大意是:鏡子與人一起失去,如今鏡子歸來了,人卻依舊沒有歸來。這好比月中沒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下明月的光輝。
楊素感動還公主
樂昌公主見了丈夫保存的半面銅鏡和親筆詩,十分感傷,終日茶飯不思,啼哭不止。在楊素的再三追問下,她才吐露了實情。
楊素聽了很受感動,決定讓他們夫妻團圓。他把徐德言叫來,當面把樂昌公主送回,並送給他們很多禮物,讓他們回江南去住。徐德言和樂昌公主叩謝了楊素的大恩,告辭而去,一起返回了江南家鄉。
詠破鏡① 南朝.陳.徐德言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
無復嫦娥影②,空留明月輝。
註釋
① 鏡,古人所用的銅鏡。
② 嫦娥,神話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書籍簡介︰本書精選一百五十多首詩歌,按照朝代順序先後排列,以故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著名詩篇的出典和背景,閱讀故事不僅是一個輕鬆愉快拓展知識的過程,也可以幫助理解詩歌的含義,可以加深對古代社會的了解。 ■資料提供︰商務印書館
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