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鍾昊華)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在2011年至2015年間,29歲或以下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增加55%,其他性病的感染數字亦有增加。慈善組織「關懷愛滋」與網上性健康平台「糖不甩」昨公佈「正面性教育保障青少年性健康」先導計劃研究結果。
「關懷愛滋」項目經理(青少年團隊)何冠雄指出,香港現時性教育存在不足,建議教育大學將「性教育培訓」列為必修科目;政府應設立性教育基金資助,並希望與相關組織合作推廣正面性教育。
指「禁慾式」課程已離地
「關懷愛滋」和「糖不甩」在2015年5月至7月透過網絡問卷評估了558名25歲青少年的性教育需要,其後在香港一間男女子文法中學實行先導計劃。「關懷愛滋」高級政策倡議主任陳穎芝介紹,先導計劃於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實施,為一間中學112名中五學生開辦課程,每班進行四個單元課程,共4小時。
陳穎芝指現有學校的性教育屬於「禁慾式」,教授性知識時過於含蓄,「離地而且不實際」。何冠雄補充,網絡問卷調查中62%的受訪者表示一學年接受性教育課程時間低於2小時;香港《學校性教育指引》自1997年沿用至今從未修改,亦未提出集體上課內容,任由辦學團體決定,形同虛設,實際作用不大;教育局網頁有關性教育宣傳的內容亦明顯過時,難以滿足現時需要。
陳穎芝補充,計劃共聯繫全港約450所中學,僅1所中學願意合作開辦課程,開展性教育的空間不足。何冠雄指出,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的師資力量以及教材都不足,促請香港教育大學將正面性教育作為準教師的必修科目,另建議政府設立基金資助教育工作者和非政府組織。陳穎芝說,計劃中使用的教學手冊已上傳至網絡,望與社會各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