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
面對本港住屋成本持續上升,置業安居是很多香港人的目標之一。不過到了2017年,希望置業的準業主或許會多了一重擔憂,就是所謂的「2047年地契危機」。香港大部分物業的地契年期至2047年6月底,加上金管局於2012年9月起收緊按揭年期上限為30年,因此,還剩4個月踏入2017年,市場紛紛揣測2047年地契政策之發展。若銀行考慮地契直至2047年的有效年期,2017年7月起的最高按揭年期或會隨之收緊,市場對此的關注程度亦逐漸升溫。
關注地契議題的市民主要憂心業權未必得到保障,在供樓以外,買家可能需要另付一筆補地價的費用,加上按揭上限逐年倒數,這對步入「上樓年齡」的80後及90後亦形成某程度的壓力。
每月供款影響不大
對此備受關注的話題,筆者認為政府對2047年土地年期的政策仍存在很多未知數,未有實質對2047年地契之政策,所以現階段預期對按揭市場的影響並不大。
按揭借款因素主要依照客戶個人的供款能力,預測銀行或客戶甚至可稍稍調低按揭年期至29年或28年,此舉對利息支出亦影響不大。例如以價值500萬元的物業為例,對每月供款的影響只是每月300元至500元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