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第一個細胞是怎麼產生的?今天,對這個問題的最好解釋是化學進化假說。
科學家們推斷,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地球內部劇烈變化產生的大量氣體,隨着頻繁活動的火山,衝破地殼,噴向空間,形成了地殼上空的大氣層。在剛形成的大氣層中,充滿甲烷、氨、水蒸氣等,唯獨沒有氧氣和氮氣。在宇宙線、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質、太陽紫外線、雷電閃光等共同作用下,大氣中的無機分子逐漸形成了氨基酸、嘌呤、嘧啶等有機小分子,這就是化學進化的第一階段。
「原生湯」作怪 小分子變大分子
有機小分子經過億萬年的合成和積累,越積越多。在此過程中,地球表面溫度逐漸降低,水蒸氣逐漸凝成了水,大氣中的有機小分子隨着雨水匯集到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機小分子越來越豐富,整個海洋就像一鍋既營養豐富又溫熱清潔的「原生湯」。在「原生湯」中,氨基酸等有機分子在長期的相互作用下,通過脫水、結合等「聚縮」反應,就由小分子變成了蛋白質、核酸這樣的有機大分子,這就是化學進化的第二階段。
當原始海洋中的有機大分子濃度不斷加大時,在某種外部條件的作用下,這些有機大分子就從海洋中濃縮分離出來,相互作用匯集成小滴。這種有機大分子聚集成的小滴外面還包有界膜,使小滴與海洋環境分開,這層界膜是類脂和蛋白質的結合體。
這樣的獨立小滴就是多分子體系,這種獨立的多分子體系已能與外界環境進行某種物質交換,這是化學進化的第三階段。
多分子體系演變為最初的細胞就是化學進化的第四階段,這也是最複雜、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多分子體系內部的核酸、蛋白質等大分子「各就各位」,核酸位於多分子體系中央,蛋白質位於多分子體系四周。中央部位稱核區,四周部位為質區,核、質分區後的多分子體系就是「原核細胞」了。
■資料提供: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