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壤巴拉」探密系列報道之一:懸天淨土 聖潔壤塘

2016-09-10
■壤塘縣城。■壤塘縣城。

青藏高原向東南延伸多為橫斷山系,這裡山高林密、人跡罕至,成為世間少有的一塊淨土。在四川、青海、甘肅三省結合部,有一個名叫壤塘(藏語:財神壩子)的縣城,海拔3,000餘米,安多、康巴、嘉絨藏民族共存,是四川最後開放的一個縣。當地藏族群眾盛大的「壤巴拉節」上月對外開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壤塘報道

天剛蒙蒙亮,記者一行從成都出發前往壤塘。西行至都江堰,便能清楚地看見遠方層巒疊嶂的高山。這時,上來了一位氣質不凡的老者,一上車便強調要抓緊時間。在都江堰上車的老者名叫馬成富,是一位在阿壩藏區工作過數十年的民俗專家。馬老說,從汶川往北,沿213國道可抵達松潘和若爾蓋大草原,還可經省道301到達九寨溝;從汶川往西,沿317國道,便可到達馬爾康、紅原、色達、壤塘等地。這兩條線,可謂川西旅遊的黃金線路。汽車沿茠e谷盤旋上山,低矮的灌木讓兩邊的山坡變得鬱鬱bb。「十月份,這裡的紅葉便開始綻放,那才叫漂亮!」馬老說,這裡便是有名的畢棚溝和米羅亞風景區,紅葉和溫泉堪稱一絕。

藏族群眾聚縣城

經過整整12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記者一行終於抵達壤塘。白雲與經幡作伴,城市與群山為舞,看上去十分壯觀。「或許,正是由於不便的交通,才讓壤塘的原始和純樸得到完整的保留。」馬老說,壤塘就像藏族姑娘卓瑪一樣純潔。

壤塘,藏語為「財神壩子」。在中壤塘背後有一座神山形如財神爺,壤塘因此而得名。壤塘人口僅4萬餘,以藏族為主,縣城人口僅數千。壤塘縣城三面環山,海拔3,285米,頭頂白雲、經幡飄揚,則曲河繞城而過,宛如仙境一般。行走在大街上,藏式風格的建築排列兩邊,整個街面乾淨整潔。身穿民族服飾的「卓瑪」和身披紅色袈裟的僧人,不時從身邊穿梭而過。雖語言不通,但他們卻十分友善。8月8日是當地盛大的「壤巴拉節」。當地藏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聚縣城,熱情地跳起鍋莊、演起藏戲,吟唱茈j老的「梵音古樂」。

「壤塘雖比不上若爾蓋的景、九寨溝的水,但壤塘的佛教文化卻是首屈一指。」壤塘縣縣委書記嚴華介紹,壤塘生態環境優美,植被覆蓋率約80%,有香拉東吉聖山、野人大峽谷、海子山、圍柯原始森林、日斯滿巴碉房等著名景點,覺囊派三大寺廟、棒托寺石刻大藏經、曾克寺等37座佛教寺廟,讓這片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香煙繚繞、梵音陣陣,五彩的經幡、聖潔的寺廟,已成為壤塘最美的風景。「壤塘文物保存完好,文化認同和文化生態良好。」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民間文學教研室副主任陳連山說,壤塘是一塊淨土,具有很大的後發優勢。

舌尖上的「壤巴拉」

剛下汽車,熱情的藏胞,便將我們迎進一家藏式餐廳。「先來一杯酸奶,開開胃!」記者剛落座,一位「卓瑪」便呈上一碗迎客的酸奶。「這是純天然的犛牛奶發酵而成,比普通牛奶更有營養喲!」卓瑪熱情地向記者們推介,酸奶有很多種吃法:原味酸奶、人參果酸奶、糌粑酸奶。接荂A一大盤手抓肉端上桌,旁邊放茪@碟乾辣椒麵。「這可是我們藏族的特色美食,新鮮的牛肉加入鹽、辣椒、花椒、生薑、蒜等,煮至收完血水,鮮嫩可口。」一位藏族大哥一邊介紹,一邊給每位客人夾了一塊。記者用小刀將牛肉切成小塊,蘸上一點乾辣椒粉放入口中,再呷上一口蟲草炮製的青稞酒,只覺一股熱流湧遍全身。然後,一盤包子呈了上來,皮薄發亮、晶瑩剔透,叫人食慾大增。咬上一口,帶有牛肉和各種香料的餡湯順勢流進口中,感覺美不可言。這便是藏家名小吃--和尚包子。

另外,在壤塘縣宗科鄉石坡寨的山坡之上,日斯滿巴碉房鶴立「雕」群。日斯滿巴碉房高25.6米、共九層,已使用了13代,是阿壩州年代最久、層數最多、最高的傳統碉房。2006年獲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藏族民居之王」。

碉房是藏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藏族先民修建碉房既是為了在高寒地區保暖、貯藏糧食,也是為了防範外來的侵擾。羅吾王爾甲是碉房第十四代主人,以繪製唐卡和石刻為生。「依靠這兩門技術,一年能賺3萬多元,加之還種植不少青稞,一家人生活殷實。」羅吾王爾甲說,在旅遊旺季,不時還有遊客前來。在羅吾王爾甲的引導下,我們參觀了日斯滿巴碉房的整體佈局。底層為牲畜圈,六層以上是雜物間,中間幾層為廚房、客廳、臥室等。站在頂層,只覺手可摘白雲,四周的民居和青稞一覽無餘。「日斯滿巴碉房是嘉絨藏區傳統碉房建造技術的範例,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隨行的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院長、教授王川說,日斯滿巴碉房不僅是嘉絨藏族在此繁衍的歷史見證,也是藏族人民愛情、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