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是過去一周市民討論的話題,有人憤怒,有人後悔,有人失望,有人沾沾自喜,總之千奇百怪,有人一個月前無人識忽然成為票王獲四十六多萬票;方國珊奮鬥十二年,做了不少地區工作也不及那些到街頭靜坐、舉牌、擲東西的有用。從未正式展開地區工作,或者開始才半年就輕易成雙料議員,怎不叫人唏噓。有這結果是香港有過百萬選民是選黨不選人,講政治立場,不講民生,所以無論選區議員定立法會議員,他們都同一標準,反政府啱嘴型就OK。候選人也很易做,講「港獨」叫特首落台就有票。你看立法會選舉的參選人在參選論壇上不是講政綱,不是講過去的政績,而是在「消費」特首取悅選民,不是叫人落台就是糾纏要人表態支不支持特首連任?支不支持政府?有值得支持的,講支持又有什麼問題呢?如果全做反對派他們也沒着數吧,因更多人同他們爭,現時不就出現了食民主飯已久的「老鴿」被「乳鴿」趕走。
以往泛民每次失利就賴建制派有鐵票,他們沒有,這次沒有藉口了。在超級區議會界別選舉,泛民配票赤裸裸,他們有過百萬鐵票,非常聽話的選民等到晚上為落後的人補飛,今年多個票站塞車,弄至凌晨才投完。若是以往有這情況一定施壓,選管會要人頭落地,如今有利自己友當然不嘈。
一個原本大落後的人神奇地成為票王,連當事人也說是奇跡。有泛民選民直認講不出鄺俊宇做過什麼,只是聽令投票,選完才知他是六度考會考,湊齊五科合格,還有其他大學未畢業的,還有連做立法會主席的資格都未弄清楚的,及高登女神都被催谷到當選了。有人說失望,反對派為了保議席,不理質素,盲目捧一些完全沒戰績的人,對其他奮戰多年的同黨是傷害。
理性分析是街頭抗爭搞運動的人不宜入議會,因為議員需要有知識論述能力、分析力,這些學識才能令你判斷準確,將政府的立法權、審核財政權交給娃娃兵,有人叫娃娃兵做「紅衛兵」,因他們表明會於議會以拉布、衝上主席台等手段抗爭,未宣誓先宣戰,真是願上天保佑香港。
無論如何未來就是四十位建制派議員與三十位非建制派議員的角力,選民看清楚誰真正為香港做事。潮流愛講「找數」,除了官員外,政客和選民都要「找數」,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埋沒良心去做事都要接受上帝的審判。反對派不斷屈特首撕裂社會,卻沒有實質事例反映特首主動做了些令社會撕裂的事,其實是誰在撕裂社會?從未上台就叫下台,處處不合作,事事玩針對?公開說什麼「只要換了梁振英,不管誰做都可以。」這種非理性的人話值得聽嗎?當特首主動想溝通,他們就擺姿態拒見,落區聽意見被他們圍剿搗亂。有人想合作就被他們攻擊保皇。為什麼地區首長可以任意受人侮辱也沒法律保護?特首受人任意攻擊、侮辱,卻沒有人敢出面主持公道,政府的團隊不少人太過自保,如果多幾個林鄭司長那樣俠義,梁特首就不用那麼辛苦。
近期無論是反對派或建制派的人都說要找民望高的人做下屆特首,請問誰是香港目前民望高的人?找個老好人、和事佬來做就駕馭到嗎?反對派會收手嗎?他們從董生開始就沒有一刻放過攻擊香港特首的機會,相信除非由他們的人來做,否則不會收口。由他們做也要等幾個組織鬼打鬼,沒有安寧日子。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強者做特首頂住這幫人,政府根本運作不了。中央領導人不會看不出的。
香港七百多萬人,才三百多萬人登記做選民,當中反政府的已經走出來了,是百多萬,其他的都是支持或可爭取支持的市民,政府應還有建立威信的空間,當然要考官員的智慧和是否用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