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命
閣下若有看過電影《數造傳奇》(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必定會被當中的印度數學天才吸引。這個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拉馬努金是印度的天才數學家,他沒有受過專業學術訓練,卻能輕易得出別人很可能要花一輩子才能完成的數學研究成果。
我不劇透太多,但不妨說說,這是一個「功能性開悟者」的故事。所謂「功能性開悟者」,就是在某一方面的天分如有神助,無師自通之餘,還能輕易到達頂峰。正如名校的教授吃驚地問從未受數學訓練的主角,到底是「如何得出這些算式的」,他只能說自己也無法解釋,感覺像是神告訴他的,反正他就是能寫出來。
他之所以無法解釋,正因為功能的開悟者是「局部開悟」,未必能完全明白開悟為何物,只能感受到難以名狀的靈感,源源不斷湧出,讓他們沉醉其中,愈發勤奮。靈感愈多,他們就愈努力,更能拉開與「凡人」之間的距離。
在崇拜學歷的時代,我們可能習慣把「學院」、「學術界」看作最權威、最至高無上的標準,在很多情況下也許沒錯。但不妨想想,院校和學術制度,都是人為創造的產物,免不了受到各種局限,更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旦遇到絕對靈活的,由上天賦予的天分,高下立見。而開悟者腦中的靈感和天賦,當然是人間秩序無法限制和超越的。
話說回來,「人間秩序」雖然相形見絀,但也並非一無是處。畢竟開悟者在人間只佔極少數,命中注定無法開悟的多數人,若能在傳統學府、學術框架中努力奮鬥,當然值得尊敬,而且難能可貴。只是下一次當你遇到一個「不按常理」做事的聰明人,在盲目責怪之前,不妨先停下來想想:也許他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一個開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