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本屆政府在建屋工作方面屢遇難題,包括覓地困難、規劃延誤、工人短缺、建築成本上升和公屋鉛水事件,但隨茼郎~物色的土地公屋項目陸續落成,供應量有望逐漸回升。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認為,現屆政府處理土地與房屋問題用心,只是供應目標「過分進取」,面對地區人士的意見落差,表現已算合格。
政府在2014年制訂長遠房屋策略,訂立10年建屋48萬伙的目標,其後又減少至46萬伙,公屋單位興建20萬個,但資助房屋則減至8萬個。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更承認,供應目標與土地供應有差距,指當時政府所覓得的土地若全數如期發展,未來10年都只可建25.5萬個公營房屋,較目標少2.5萬個。
面對多個不利的客觀條件,特區政府仍努力將供應量稍為提高,近年安達h、蘇屋h、朗晴h等新公屋屋h逐一落成,同時又推出新一批資助房屋與綠置居,房協亦配合推出綠悠雅苑、綠怡雅苑等項目。根據運房局資料,截至去年12月最新估算,2015/16至2019/20年度期間,房委會將興建9.34萬個單位,加上房協建屋量,則可達9.71萬個單位。張炳良強調,數字已較前3個5年期的預計建屋量為高。
柯創盛:增地區溝通達雙贏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成員柯創盛認為,現屆政府決心處理房屋問題,不斷想方設法增加資助房屋供應,甚至見縫插針建樓,較上一屆政府用心且進取。他指出,建屋工作近年開始見到成效,成績可算是合格,但由於開頭目標「過分進取」,面對地區人士的意見落差,反令政府建屋工作無所適從,導致供應出現延遲。他認為,如何與地區人士加強溝通,達至雙贏局面,將是未來處理土地房屋問題的關鍵。
另外,鑑於公屋輪候數字節節上升,運房局也出招,由房委會就「配額及計分制」申請進行查核工作,查核2.8萬個申請個案後,剔出約半數申請,成功減少輪候冊「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