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現屆政府上台後,先後推出多項「辣招」遏抑需求,包括針對境外人士的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從價印花稅,又在2013年取消勾地,全面透過賣地增加私樓供應,多管齊下調控市場樓價。
梁振英政府上場後,於2013年在「雙辣招」的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上再「加辣」增加雙倍印花稅(DSD),以打擊住宅短期炒賣活動,紓緩供求失衡。根據政府數字,與「辣招」相關交易宗數接連下跌,雖然中間偶有上升,但總體仍是呈下跌趨勢,到了2016年2月跌至接近歷史低位。
梁振英又在2013年宣佈於在2013/14年度起取消勾地制度,以便小型地產商競投政府土地,有利房地產市場發展,並加大力度增加土地供應量和速度,加快審批地產商的預售樓花申請。
2015/16年度,政府透過賣地計劃售出合共14幅住宅用地,可供興建約8,940個私人住宅單位,加上其他私樓土地供應來源,整體土地供應可提供約1.9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超出年度1.9萬個私樓單位的土地供應目標,是自2010年政府引入私人房屋土地供應目標以來的第二高供應量,亦是連續第二年超出供應目標。
供應按年增 措施漸見效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在2012年、2013年,香港全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只有約1萬及8,000多伙,到2014年全年已有1.5萬伙,而今年截至7月31日為止,私人住宅落成量更多達8,728個單位,已佔預測落成量47.9%,較去同期5,814個單位的落成量,按年大增約50%,當中已售出約7,285伙,即佔約83%已售出。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早前表示,預計今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約為1.8萬個,較過去10年的平均數更多逾六成,可見房屋土地供應措施漸見成效。
隨着市場炒風減少,單位供應增加,本港私樓市場逐漸走回復較為健康的水平。梁振英更於今年7月接受本報專訪稱,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令樓價與租金回落,強調「不會因為有地產界的利益牽涉其中就裹足不前」。
對於社會有聲音批評樓價下跌幅度不大,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政府多項辣招確有成效,只是香港的樓市受美國利率等多個外圍環境因素影響,實非港府所得控制,「如果沒有辣招,(私樓市場)可能不止這個價」,以他所知,現時來港買樓的內地炒家已經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