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昨日播出第六集《拍蠅懲貪》,通過剖析山東、廣西、安徽、新疆、貴州等省區發生在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6宗典型案例,說明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量大面廣,「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侵害的是群眾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獲得感,傷害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
凸顯基層腐敗嚴重性
根據影片披露,西安市一個社區的居委會主任于凡,利用社區拆遷改造項目為自己牟利,單筆受賄就達5,000萬元,涉案總金額高達1.2億元;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原黨委書記紀海義受賄9,000餘萬元;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皇后店村會計陳萬壽挪用資金1.19億元;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供水總公司經理馬超群,被調查時家中搜出1.2億元現金、68套房產、37公斤黃金。這些基層幹部竟能貪腐如此巨額錢款,一時引發公眾熱議。
「小官巨腐」案件中,官員職級和涉案金額強烈反差所形成的震動效果,提醒着人們基層腐敗問題的嚴重性。但其實,「小官巨腐」只是基層腐敗的一種類型,還有些案件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它們的惡劣影響,卻不能僅僅用金額數字的多少來衡量。
影片披露,新疆和碩縣則格德恩呼都格村原黨支部書記卡木爾.卡生木,在申報小麥種植面積時,冒領補貼款5萬多元。同時,他還截留自治區政府給貧困牧民發放的扶貧羊,獲利4.9萬多元。
影片指出,每一宗基層腐敗案例的發生,都會讓百姓感到受傷和憤怒。而每當一名腐敗分子被查處,政府得到的是百姓由衷的讚許和擁護。有百姓在受訪時表示,「這兩年比以前好多了,救濟款那些都會到群眾手上,不會被侵佔。有變化,變化很多,希望習總書記一直把反腐敗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