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凱坦言,中共執政具有優勢,但也存在軟肋,最大的短板就是尚未構築起監督公權力的有效制度框架,而本次六中全會,中共有望以重新修訂黨內監督條例為龍頭,逐步構成黨內乃至整個國家的系統完整的監督體系。
紀委同級監督難 制度體系成擺設
「中共執政有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也有短板,最大軟肋就是還沒有找到四両撥千斤地有效監督公權力的制度框架。中央對公權力的監督體系尚在構築過程中,還沒有完全建成。」汪玉凱分析,「中共體制內有六個監督主體:中紀委、監察部、審計署、預防腐敗局、反貪局、巡視組。這六個主體都可以監督公權力,但對各個層級一把手很難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
他舉例說,「比如白恩培,在地方上擔任一把手多年,也貪腐多年,直到落馬才被曝光,還有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等前國家領導人的腐敗問題積重難返,都反映出此前監督體系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成為擺設。」
汪玉凱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省份的紀委書記把自己的同級省委書記監督下來,這樣的個案幾乎沒有;許多官員一邊腐敗一邊升職;從表面上看,重大工程及政府項目都有招標採購流程,用人選人都有監督機制和公示,但其中的潛規則許多人都心知肚明。「誰在地方當『一把手』,他老家的工程隊就很容易拿到工程,這不都是普遍現象嗎?」這位專家強調,這些現象都充分說明監督制度可能存在明顯缺陷,監督體系在某些方面已經失靈。
依法建制度反腐 讓人想腐腐不了
「運動式反腐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能讓人不敢腐,真正考驗中共執政的是如何依靠法律,構建制度反腐,讓人想腐卻腐不了。」汪玉凱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行為受到約束,制度不好,也可以使好人走向反面,這是被大量事實所證實的真理。一些現存制度已經出現有讓人走向反面的跡象。「個人權力的腐敗發展下去就是制度腐敗,最後會擴散到社會腐敗,就滲透到醫療、教育、文化等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一個領域是淨土,老百姓信心降到低點,官場亂象得不到治理,進而衝擊中共執政地位的合法性。」
汪玉凱認為,中共有望以重新修訂黨內監督條例為龍頭,加上即將制定的黨內政治生活新準則,以及中央之前公佈的問責條例、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等法規,逐步構成黨內乃至整個國家的系統完整的監督體系。如果監督制度設計合理,並得到切實貫徹的話,期待會對公權力產生長遠有效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