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永恒的長征

2016-10-24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是一棟恢弘的建築。與廣場周圍的所有建築一樣,它也承載着獨一無二的使命。10月是旅遊旺季,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前來參觀名為「信念·精神·傳承」的展覽--這是長征主題展。

在320件極為珍貴的文物中,有一本橘紅色封面的軟皮書:《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下方兩行小字,標明了這本書的珍貴之處--「Left Book Club Edition(左翼讀書俱樂部版)」,「Not for Sale to the Public(非公開發行)」。這是在中國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西行漫記》一書的初版。

《西行漫記》第五章專講長征,但作者--深愛中國並最終將自己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的埃德加·斯諾意猶未盡。他在書裡寫道:「總有一天有人會把這部激動人心的遠征史詩全部寫下來。」

80年過去,斯諾預言成真。

江琳是國家博物館長征展的策展人,對長征留存至今的文物如數家珍。她發現,過去我們總說,長征如何艱苦、慘烈,但從留下來的記錄中,卻總能在苦難背後看到「永遠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在支撐」。

長征結束後的80年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等幾乎所有過程,無不具有「戰勝惡劣環境,贏得最終勝利」的特質。而這場人類軍事史上罕見的遠征,也就有了鼓舞人心的永恒作用。

「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里;有的說,沒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頭,向前走,尋找我自己;走過來,走過去,沒有根據地。」20天前,北京工人體育場,55歲的搖滾樂手崔健一頂白帽,站在紅色的大背景前,邊跳邊唱。崔健嘶吼,台下熱應,如同30年前,中國搖滾的開端。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沒有什麼能阻擋熱情。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征是搖滾的,是動感的,是跳動着活在人們心中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