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似水流年

2016-11-12

■ 韋 剛

大坑是香港銅鑼灣自歸一角的「亞區」,馳名的是她一年一度的舞火龍,而近年來又憑她那愈來愈多的各式各樣新穎食肆,在「吃貨」界中享負盛名,尤其是年輕一代,常常想到此地嚐新嚐鮮。夜幕一拉,華燈剛上,這裡便車水馬龍,特別是周末假日或者是附近的大球場有球賽,真是熱鬧得水洩不通。

說這「亞區」自成一角,今天是因為她的「吃」的特色,而確然,她於十年前便又因其別的特色而獨樹一幟。我生於斯又長於斯,二次世界大戰前,這兒是一片世外桃源似的純樸和寧靜。六七十年前這兒真的有一泓看得見天日的大水坑,水從後方連綿的山脈注下,經年不絕,我家住的華倫街,很短促的一條小街,跟大坑區內其他街道一樣,只有幾十間二三層樓房,有些大門口甚至還保留茪魽u熨櫳」和半截折疊木門。離居民點不遠便到了山岩嶙峋整年流淌茪斷山水的大坑,坑中間多是銅鼓至桌面大的光滑灰黑的石塊,石面有些地方已被流水洗擦得發光。坑的兩旁是較為平整的石面,有些平整得像兩三張乒乓球桌連成一體。天晴的日子,十多位中年婦女在坑水中洗濯衣物,然後把它們平鋪在大石面上晾曬。這是大坑村內開設的洗衣店的工人,利用天然的水與陽光在操作,也是昔日大坑區內最顯著的一處天然地貌。記得有時父母假日有閒暇和心情,會攜姊姊和我帶蚅悒]果醬,沿荍|邊的小徑,遠足至金督馳馬徑或者賽西湖水塘,做一次非常難得的野外度假活動。

大坑那時候居民不多,傍晚飯後表哥和我們可以在門前街道上玩橡皮4號球。或者表哥興致高,會帶我和表弟跑到電車路旁的空地免費看七人足球賽。那球場大概是現在的皇仁書院的空曠地,沒有圍欄、沒有座位也沒有草皮,觀眾站荂A大風一起,沙塵飛揚。碰到強隊如「同義」等出戰,觀眾踴躍,我們只好從大人的褲襠裡鑽出去觀看,名將如朱永強、何應芬等,到戰後都成為球星,馳騁球壇,入選香港代表隊出賽。朱永強控球技術了得,被譽為「花拳繡腿」,全無貶義。何應芬年輕力壯,快速剽悍,由於膚色較深,人們暱稱其為「黑仔」。二人享譽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大坑雖然人丁單薄,但屢出運動健將,名震中外的「球王」李惠堂便是大坑人,足球射門有術,獨步南中;其子李育德二戰後已崛起足球界,繼承乃父任職中鋒。網球方面,由於區內的中華遊樂會設有網球場之便,素出名將,葉觀雄就曾高踞全港單打冠軍多年,其餘商、政界名人霍英東、何鴻燊等都以此為基地,屢獲業餘球賽錦標。

二戰後,許多戰前樓宇都因日久失修或地產發展商收購而重建,村內面貌大為改觀。以前多屬民居,偶有地面一層被用作修理汽車工廠;近年驀地裡一批熱衷嘗試新派飲食業人士在此創業,食肆百花齊放,儼如雨後春筍,不少修汽車工場被迫遷走,代之而興的是環球美食,年輕人亦以此為據點蒲吧、試食。年來包括鄰近的銅鑼灣區新建了些高級住宅及酒店,更加帶旺了大坑區的各式活動。

由於城市社區的改變,自然環境也必然隨之而改觀,昔日的大水坑無休止的湍流已不復見,「浣紗街」徒負虛名,利用天然水源的洗衣業當然也要改行。來自村後山巒的流水被導進喉管、被收服在三合土板塊之下,然後默默無言地引進銅鑼灣避風塘。連最後的一截位於皇仁書院與中華遊樂會之間的露天水坑,近年也被封閉形成小徑,每年月圓節日,大坑的傳統「火龍」可以循此舞出村落,橫跨電車路而翱翔華爾茲於維多利亞公園的廣袤空間,與賞月的大眾共慶佳節。

這歷盡滄桑的「火龍」已有百餘年歷史,我們小時中秋節日也已有這活動,雖然那時的儀式比較簡單,沒有這麼多的花樣陪襯,只是簡單地插上長長的草龍,但仍是很興高采烈,印象深刻。今時今日,「舞火龍」已經成為香港旅遊的一個盛典,也是國家的傳統文化遺產,非同凡響,聲價十倍了。

大坑村內還有一處歷史文物,那就是建築設計特異、技工精美的「蓮花宮」。香港歷史上是漁村,銅鑼灣顧名思義就是瀕海之區,大坑村背山面海,當然要供奉觀音、天后菩薩。除了蓮花宮之外,不遠處的天后廟道就有名副其實的「天后廟」,規模更大。但蓮花宮造型特別,它的前座是建在一個支柱平台上,後座枕茪@塊大石,頗有穩如磐石之意。而且也說明大坑地下岩層豐厚,處於巨石連綿,直是海邊石灘的原始景象。蓮花宮曾經一度因為乏人管理,較為潦倒,但自收歸廟宇管理委員會後,步上正軌,香火日盛,遂成為區內又一遊客及信眾注目的地方。

幾十年流年似水,大坑只遺其名,濤聲已杳,流水已潛,無復聽到淙淙綠水、未能看到浣衣佳人。留下的只有無限思念,逝去了昔日的鄰里溫情和客家鄉音。剪不斷的是百年文化遺產和民族情懷,要留茠漪O「火龍」的光和熱,力和技巧。這一切,都是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祝願在小島上永遠溫暖茪l民的心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