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學講堂】曆法演變 繫於「陰陽」

2016-12-07

以月亮太陽為引 公曆始於1582年

生命由時間組成,曆史不僅記錄事件,還記錄它們發生的時間點。古時農耕、插秧及收割有時;現代人約會、舉行跨國會議,亦需要準確的時間。而人類量度時間,主要有兩種工具,分別為日曆及時鐘。日曆上的日期是一個接一個(distinct)的正整數,而時鐘上的時分秒,則是連續不斷(continuous)的。

陰陽曆補陰曆缺憾

早於新石器時代已有記錄顯示人類以月亮周期來估算時間。古代的陰曆(lunar calendars)一年有12個月,而一個月約有29天,以表示月亮的周期。古代伊斯蘭月曆,就是一個純粹的陰曆。

若使用一年只有12個月的陰曆,而且不置閏(即加插閏日或閏月)的話,陰曆中的季節轉移會比實際上快,嚴重影響農業社會中插秧及收割時機。陰陽曆(lunisolar calendars)中,某些年中有13個月,以補足陰曆的缺憾。

使用陰陽曆的,包括古代中國及印度。中國的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新月(new moon);而印度教的月曆,每個月始於滿月(full moon)或新月的後一天;希伯來曆則以弦月(crescent)後的第一天來當作一個月的第一天。

「消失的十天」修正儒略曆

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於公元45年前改革,讓羅馬帝國改用陽曆(solar calendar)。與陰曆觀測月相不同,陽曆以太陽的位置為本。陽曆中一年有12個月,每月日數不一,共365日。凱撒大帝提出的陽曆稱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月曆中的7月(July),就是紀念凱撒大帝的。可是儒略曆4年一閏,以致每年時間比實際時間長了11分鐘,而每128年,就會多了一天。儒略曆被使用了1,500多年後,曆史已經比實際多出10天。

到了1582年,教宗國瑞十三世頒行公曆(Gregorian calendar),4年一閏,百年不閨,400年一閨,以修正儒略曆。

以1900年為例,1,900為4的倍數,可是1,900也是100的倍數,所以1900年的2月沒有29日;而公元2000年,因2,000為4、100及400的倍數,所以2000年的2月有29日。

國瑞十三世頒行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不是10月5日,而是10月15日。直到今天,世上大部分地方,都是在使用公曆,中國在1912年開始採用公曆。

小 結

曆法是社會中的重要事項,結合了古時人類對天體的觀測,以及社會的需要,是科學及天文學對社會最直接的影響。下期我們將會探討時間。 ■吳俊熙博士

作者簡介: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曾任教於加州的州立大學及香港大學,現於洛杉磯Pierce College化學系任助理教授。讀者可通過www.facebook.com/drbennyng聯繫作者。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