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高膽固醇易遺傳 飲食改善成效微

2016-12-08
■陳偉光(左)指家族性高膽固醇症患者改善飲食的成效不大,需服藥抑制。右為車淑梅。 趙虹  攝■陳偉光(左)指家族性高膽固醇症患者改善飲食的成效不大,需服藥抑制。右為車淑梅。 趙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不少市民均認為飲食習慣與高膽固醇、高血壓以至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但最主要的患病影響因素其實是遺傳基因。有患者跟足醫生指示,但膽固醇水平卻持續飆升,一度直迫10的嚴重水平。有專科醫生表示,由於人體80%膽固醇來自肝臟,故該類家族性高膽固醇症患者受基因遺傳影響,縱使努力改善飲食,估計亦只可降低15%膽固醇水平,需服藥抑制,又強調體重非患病主因。

年逾50歲的電台主持人車淑梅自小已非常饞嘴,愛吃蝦、蟹等高膽固醇海產類,加上家人均為「狂放式」進食,「爸爸一次過可吃7隻大閘蟹」,故一向都放開懷抱,想吃便吃。直至30年前,她與一名身型比她肥胖的同事玩票性質地檢視膽固醇時,始發現該同事沒有膽固醇高的問題,反而中等身材的自己的膽固醇度數卻高於6,屬超標水平。

「膽固梅」節制飲食度數反增

曾有「膽固梅」之稱的車淑梅表示,當時已跟從醫生建議節制飲食,減少進食海產類,惟一年後再次檢查時,度數卻不跌反升至逾7,因此在醫生建議下,服用藥物以降低膽固醇水平。豈料數年後再檢查,度數卻直迫近10的嚴重水平,直言:「明明已好乖地節食及戒口,但不明白(水平)就是不下跌。」

車淑梅透露,過去已有兩名親友因突然心臟病發離世,父母亦有高血壓,其餘5兄弟姐妹中,逾半有高膽固醇問題。她坦言,現年逾20歲的子女膽固醇亦見偏高,曾質疑從作為母親的她遺傳而來,感嘆若早知患病便盡早控制,不想影響了下一代健康。

基督教聯合醫院榮譽心臟科顧問醫生、中大醫學院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副教授陳偉光指出,肝臟會自行合成膽固醇,近年有外國研究指人體80%膽固醇來自肝臟,其餘才是經牛肉、豬肉等食物吸收,估計透過改善飲食,只可降低10%至15%,相等於0.6度至0.9度的膽固醇 ,成效不大。

陳偉光續說,膽固醇有「好」、「壞」之分, 本身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人士的壞膽固醇水平應少於1.8毫莫耳/升(mmol/L);未有心血管疾病卻有糖尿病等的高風險人士的水平應少於2.6 mmol/L;健康人士的水平則應少於3 mmol/L。

他認為,不少如車淑梅般的家族性高膽固醇症患者雖然努力改善飲食,但因基因遺傳影響,膽固醇水平仍高踞不下,需服藥抑制。

體重非主因 瘦削也留神

陳偉光引述臨床經驗指,不時有正常體重的患者求診,但他強調體重非患病主因,呼籲瘦削人士亦不應掉以輕心,應定期驗身以盡快接受治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