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鐵路工程跨學科研究團隊進行高速列車智能振動控制的研究。 理大供圖
中國高鐵發展年資尚淺,但於國際已甚具競爭力,其中在亞洲區內,中國與日本競爭被指最為激烈,在世界各地不同投標工程互有勝負,廣受新聞媒體關注。倪一清認為,相比日本高鐵的技術成熟程度佔優,中國的「高鐵外交」除了有虒平價優勢外,更重要是其技術適應性強,放諸任何氣候及環境亦有穩定表現,可說是其中的致勝關鍵。
「正負20度也適應自如」
對中日高鐵的技術發展,倪一清坦言,日本的新幹線已有逾40年歷史,技術當然佔優,然而當地的高鐵運營線路少,國內環繞地區較小,高鐵受氣候及環境的考驗也不大。而中國則地大物博,東南西北地理及天氣狀況千變萬化,高鐵仍能延綿全國,說明技術及設計全面,有能力及經驗應付不同氣候環境。「不論是零下20度的北京,正20度的廣州,還是高原地區,內地高鐵也應有能力適應自如。」
倪一清進一步指,從科研應用層面內地高鐵與日本的最大差異在於數據收集。日本礙於環境所限,有關的高鐵運作資料基本上只針對當地環境,至於中國高鐵從南到北,「不同地方的風力變化、地勢影響、震度情況等多項因素亦要考量,從中會發現問題並將其克服化成經驗及數據,再應對不同環境而調節成獨特設計,正是中國高鐵的最大優勢。」他舉例指,包括巴西及非洲等地,如要造出適合行走的高鐵,中國可參考國內類似環境「數據庫」,針對性配合開發專用高鐵,相反日本便欠缺有關數據,較難預測新幹線在當地的實際成效。 ■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