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想,是時候為我的這個家族,寫一篇家史,讓子孫後代知道,因為我的兩個哥哥已經去世,弟妹們也許並不知道我家幾代人的來龍去脈。我家是無產階級,父親沒有什麼遺產,我也沒有多少積蓄,有的只是長年積下的郵票,和少量其他的收藏品,如書畫之類,但也值不了多少錢。
我的祖父是前清的一名「廩生」,說是比「秀才」高一點,但我沒有見過他,因為我出生時,祖父已經去世。祖父有三房妻子,按照《大清律例》,是允許的。但我兒童時期,只見過祖父第三房妻子,叫三祖母。父親是二房所生,共有三個兒子,二叔和三叔都是在父親帶領下,參加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大革命」,在戰場上犧牲了,所以我家也算是「烈屬」,但在蔣介石反共的時期,我家卻是「共匪」的家屬,我爸是逃脫蔣介石通緝的逃犯。我才滿幾個月的嬰兒期,便隨父母逃避國民黨通緝而到達暹羅(即今泰國)。當年老父遠走泰國,並不是消極的逃跑,而是去泰國的華僑中「鬧革命」,後又被泰國當局逮捕,遞解出境。本來該是遞解去汕頭,如再入國民黨政權的手裡,那就沒命了。好在先母有本事,要求暹羅僑領用錢賄賂軍警,方才轉遞解來香港,因此我的兒童少年時代,是在泰國和香港度過的。
直到抗戰初起,國共第二次合作,國民黨對先父的通緝才告取消,先父於是追隨黃琪翔部隊參加抗日戰爭。
抗戰當中,父親又到普寧參加鄉賢翁照垣領導的工作,曾任第十二集團軍少校幹事,但抗戰勝利後再度來港,辦力群學校,出任校長,該校實為當年一革命據點。
解放前夕,赴潮梅游擊區,汕頭解放,進入市政府工作,後官至汕頭市副市長,並受省委統戰部委託,出任民革汕頭市主任委員。
家母早逝,因貧病交加,終年才三十八歲。家父過了七年才續弦,繼母仍健在,現年九十六歲,繼母也有四個孩子,即我有四個弟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