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古典瞬間】「知恩不報」是操守

2016-12-27

唐寶民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兩個和舉薦人才有關的故事,讀來頗能帶給人一些思索:東漢張陵很有才學,河南尹梁不疑很賞識他,就薦舉他為孝廉,張陵由此進入仕途,後來被提拔到朝廷任尚書一職。梁不疑是大將軍梁冀的弟弟,梁冀權傾朝野、飛揚跋扈,竟然帶寶劍進入宮中,唯有張陵厲聲斥責梁冀,命令虎賁和羽林衛士,奪下他所佩帶的寶劍,立即向桓帝上書彈劾梁冀。桓帝下詔,罰梁冀一年的俸祿贖罪。梁不疑得知了此事後,便怨恨張陵忘恩負義。張陵說:「您不認為我沒有才能,錯誤地將我提拔任用,我今天伸張朝廷法度,以報答您的私恩!」梁不疑聽罷,面有愧色。東漢還有個叫左雄的人,擔任尚書令一職,推薦冀州刺史周舉為尚書,後來又向朝廷推薦前任冀州刺史馮直,稱馮直「有將帥之才」,但馮直有些貪婪,曾經犯過貪污罪。周舉見左雄保舉馮直,便就此彈劾左雄,左雄有些生氣,周舉說:「過去,趙宣子任用韓厥為司馬,韓厥卻用軍法將趙宣子的奴僕殺掉,趙宣子對各位大夫說:『你們應該向我祝賀,我推薦韓厥,他果然盡忠職守。』而今,承蒙您不嫌棄我沒有才能,而誤將我推薦到朝廷,所以,我不敢迎合您,讓您蒙羞。可是,想不到您的看法和趙宣子完全不一樣。」左雄聽後大為高興。

張陵和周舉,都是經他人提拔之後在仕途上發展起來的。知恩圖報是中國的古老傳統,歷來被視為傳統美德,但張陵和周舉二人,卻知恩不報,明明知道對方有恩於自己,卻依然站出來打擊對方,依照傳統說法,這就是恩將仇報,屬於大逆不道了。然而事實上,他們的「知恩不報」,非但沒有受到人們的指責,反而得到了人們的敬重,原因何在呢?因為他們的報恩是有原則的,私恩和公義是兩回事,以犧牲公義的方式卻報答私恩,在他們看來無疑是一種可恥行為。為了維護公義,他們寧肯背負「忘恩負義」的惡名,因此,他們的知恩不報,實在是一種難得的操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