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西九故宮的「ABC」

2017-01-09

陸頌雄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有時真的感到正常的邏輯已不能用在香港的政治生態了,政治立場凌駕理性已是「新常態」。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爭議又是一例。

一般而言,凡是文化藝術項目,畢竟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甚少會有人反對的,就算有爭議,通常是成本問題。這次香港故宮的項目,通俗一點說,就是中央「出雞」,借出國寶級文物;馬會「出豉油」,捐出35億建築費,而政府無需花一分公帑來興建,極其量只是「出碟」,這正好解決現在西九文化區超支和缺錢的問題。

故宮國寶落戶香港,實質上就是中央送禮,香港收禮。上述的好處沒有甚麼爭議,反對派也很難全盤否定,所以他們將焦點放在「沒有諮詢」、「不符程序公義」。常言道:「卻之不恭。」這是很顯淺的道理吧,難道收禮與否也要諮詢?因此作為特區政府,在情在理也應代表香港人去接受中央這份心意,餘下來的公開諮詢,就是吸納更多意見,讓香港故宮博物館更好地落實,例如有文化人建議將有關清代主題的香港的經典文學作品或電影,如《鹿鼎記》等元素相結合,讓博物館富有香港特色,更符合港人期望喜好。

上綱上線之說如「文化統戰」,又扯到特首選舉「政治表忠」,針對負責項目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這種捕風捉影之說根本不值一駁,顯然是「ABC」心理作祟。這個「ABC」,即是「Anything But China (中國除外)」,凡與中國有關的,不止政治和經濟,甚至歷史和文化,也要以最負面的角度批判、妖魔化之,盡一切手段令香港與祖國區隔起來,說到底就是一種「去中國化」的政治手段,而達到某些政客的政治目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單屬於國人,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很可惜在香港對抗政治的生態下,部分政客無視大多數港人的意願和福祉,將文化項目政治化,不禁令人聯想起文革時期政治狂熱的紅衛兵,對傳統文化破壞的慘痛歷史。如我在立法會上感嘆道:「東宮西宮,不要故宮,只為逼宮,香港冇陰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