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皇都戲院評級「升呢」理由站不住腳

2017-01-09

雷非凡

古物諮詢委員會上月開會決定,把北角皇都戲院的建議評級提升為一級歷史建築。古諮會之所以「升呢」皇都戲院為一級歷史建築,其中一個理由是所謂「名人效應」。對此,作為北角老街坊,本人認為這一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

誠然,一些名歌星曾在皇都戲院登台演出過,諸如鄧麗君、鳳凰女、京劇名伶嚴許頌輝、英國著名男高音Peter Pears等。我們說,作為大牌明星,這些藝員登台表演的地方多得很,如果凡他們登台演出過的戲院,都要被列為歷史古跡,不區分有無特硃的意義(譬如頭一回或最後一次在此表演的),全都可定為一級或法定古蹟,那尺度也太寬了。

記得早幾年,鄰近的國都戲院也曾面對過或拆或留的問題,爭論也不小。政府全盤考慮,權衡利弊,結果還是決定重建。現在國都可說新面貌新氣象。更早些時,銅鑼灣黃金地段的利舞台,無論名氣、影響等各方面,大家都一清二楚,皇都戲院哪能與之相比呢?結果,利舞台還是拆了重建,現在更加輝煌。這說明,有所失就有所得,要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值得決策者和相關人士深思。

香港從舊時一個小小的漁村,蛻變成一個繁華國際大都會,高樓林立,大廈鱗次櫛比,舊貌早變新顏。這當中有多少舊樓被拆除,又有多少新樓在原址上建起?只有良性的推陳出新,香港才能不負「東方明珠」的美名。

至於,哪些建築物該拆重建,哪些該保留為古蹟,這個尺度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需要專家評估,以及市民參與。亂拆亂建,或者過分強調「保育」、「一代人的回憶」等等,都是片面、不可取的。

最後,我想提個問題: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都尊重私有產權,任何一座大樓被評定為要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物,應該由誰來「買單」?如果是政府,這一筆為數不會小的公帑,花得是否物有所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