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於1月18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扶老助弱、社區發展、創新科技、土地開發和長者金融產品方面,提出許多有優化和具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措施,體現出行政長官「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施政理念,符合民建聯「做好現在,迎接未來」的要求,是一份「有承擔,有作為」的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吸納了部分民建聯的主要建議。在民生方面,提高長者生活津貼資產上限,並增設高額援助;生果金推出福建計劃;綜援取消「衰仔紙」;下調醫療券受惠年齡至65歲;優化銀色債券計劃;增撥資源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增撥資源予區議會推行「社區參與計劃」;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的項目;為10個街市安裝冷氣;增撥資源加強清潔環境;研究設立保育基金,以保育和活化鄉郊的生態及人文環境;出資興建中醫院。交通方面,就興建北環線、屯門南延線和東九龍線展開詳細規劃工作等。經濟方面,落實發展智慧城市;增撥資源支援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及參與「一帶一路」拓展商機等。
倡優化生果金建屋等
然而,施政報告並沒有將生果金免資產審查年齡下調至65歲;現行的長津及新增高額援助的資產上限水平,也遠遠未能符合長者和公眾的期望。房屋方面,建屋目標亦未能符合3年上樓承諾,和顯著紓緩年輕人及有需要人士上樓困難的問題。
此外,報告亦未有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民建聯將就上述議題,盡快展開地區諮詢,收集意見,再向政府提出進一步優化的建議,期望行政長官在餘下任期內,抓緊時間推動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及就爭議議題如強積金對沖等諮詢各持份者,務求早日達成共識,從善如流,提出可行方案。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