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院舍廚餘變肥料 老友「自食其果」

2017-02-16
■院友們到屯門環保園參觀,加強環保意識。 機構供圖■院友們到屯門環保園參觀,加強環保意識。 機構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居於安老院的長者也可出一分力。仁濟醫院華懋護理安老院是其中一個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團體,參與廢物徵費項目。安老院院長鍾錦鸞指出,計劃除可達至減廢目的,也能讓住院長者藉茖倩擗O行的參與,獲得滿足感,擁有更佳生活體驗,並可將「環保種子」散播出去。

自己種植 長者開心

鍾錦鸞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他們本身是環保綠色機構,院舍又是獨立單位,有一個很好的花園,因此有意好好利用,讓住院長者的晚年生活更豐盛。該護老院遂於2013年申請環保署的廚餘再造計劃,添置了一部廚餘機,將廚餘變成肥料,讓院友在花園種植蔬果,從而令他們的情緒和身體心靈得以平穩,「能夠吃回自己種植的蔬果,亦為他們帶來滿足及開懷感覺。」

她續說,活動可將環保意識融入長者的日常生活中,並將訊息帶給探望他們的親友和子孫,將「環保種子」散播出去,同時也可帶動長者與職員一起參與,彼此共融,令長者在院內也有「家的感覺」。

正因環保項目有如此效果,鍾錦鸞表示,當環保署邀請他們參與項目,他們亦樂意參加,並展開「愛護院舍-齊減廢計劃」,目的是體驗固體廢物收費過程,減少固體廢物,以及回收可循環再造之物。院舍亦會帶同院友到附近咖啡店收集咖啡渣滓作肥料用途,此舉可讓長者走入社區,開闊眼界,不用終日困在院舍的圍牆內。

她指出,院內人員會利用環保署提供的指定垃圾袋,鼓勵職員及院友將垃圾分類、減少浪費及垃圾量,並進行日常垃圾用量的統計及分類回收,包括三色回收、長者聽收音機使用的電池及廁紙筒等,並使用循環再造物品。護老院亦放置了磅來量度廢物重量,並加以記錄。

回收次數少 需貯回收物

她表示,項目推行後成效顯著,院舍每月的廢物量減少達10%至15%。不少廢物均被用作其他用途,包括聖誕節時在院內擺放的聖誕樹,和農曆新年時掛在院舍大門前的炮仗裝飾等,均是院友利用廁紙筒及利是封製成,「院友透過身體力行參與,了解廢物也有其用途,亦進一步明白包裝紙並非必需品等環保意識。」

但她認同,項目在推行時確遇上困難,如回收商每月只來兩次收集可回收廢物,因此院舍需找地方貯藏,惟地方卻有限,故必須事前考慮清楚貯存位置,以免廢物堆積影響環境衛生。此外,每日收集廢物後需要分類、磅重、清洗需回收玻璃樽等,亦令同事工作量增加,惟同事對項目甚為支持,亦明白環保的重要性,均樂意參與。

被問及廢物徵費最終是否可行,鍾錦鸞認為可以正面態度去看。她了解有屋苑試行計劃後,住戶均支持,明白多棄多付概念,知道有些東西可重用毋須掉棄,或買東西前想清楚是否確有需要,從而達至源頭減廢目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