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集,何文匯與主持討論《論語》中的「君子」。
問:何教授,我讀《論語》時也留意到,孔子經常提及君子。其實「君子」的定義是如何的呢?
何:我們可先看看這一段。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在上古時候,舉凡人君、在位者、有才德的人,都可以稱為君子。在這一章,孔子指的是有才德之君。就是說,像堯、舜、禹、湯這些上聖之人,我見不到;但是見到有才德之君也好啊。言下之意,有才德之君,孔子當時也見不到。
不過大家都知道,在《論語》其他篇章,孔子尤其重視君子這稱謂的道德內涵,總之有才德的人才稱得上君子。他們是否王侯將相並不是考慮的因素。縱使如此,《論語》並沒有為「君子」下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
「博聞強識而讓 敦善行而不怠」
關於君子的定義,《禮記.曲禮上》有一段文字值得我們參考:「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一個人博於見聞,強於記憶,又能謙讓;並且敦篤於善行,從不怠慢,就可以稱得上君子。
《論語.述而》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禮記.曲禮上》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專欄節錄自同名電視特輯,特輯由超藝理想文化學會製作、中外友協和平發展基金會創會會長陳復生監製及主持。本欄旨在通過學者、名人的訪談,暢說《論語》對他們為人處世的啟發。讀者可在其facebook專頁瀏覽短片。(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