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小榮
我有個表妹,在市直機關工作,收入可觀,模樣俊俏。她幾年來相親不下二十次,愣是沒有一個鍾意的。身心疲憊的她,乾脆打出了「獨身主義者」的旗號。這可把姨媽和姨夫給急壞了。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出嫁成何體統,老人的臉面往哪裡擱?表妹素來和我友善,姨媽打來電話讓我勸說開導,並幫着介紹個合適的男友。
我加了表妹微信,諮詢她的擇偶標準。表妹根本提不起興趣,只是敷衍。她自己編寫了一個相親段子,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她的內心苦楚。「父母催,親人催,七嘴八舌頭腦昏;相親累,相見累,相來相去非良配;你把關,我把關,讓人尷尬大半天;見了面,問家庭,問完學歷問年齡;心裡煩,臉帶笑,感覺就是不奇妙;看長相,看身材,吞吞吐吐談不來。」
在我表妹這裡,相親不是令人愉快的行為,而是負擔。表妹對異性的要求非常高。年齡要和她差不過三歲,長相酷,聲音好聽;還要愛乾淨,懂浪漫;更要思想富饒,不落俗套。儘管表妹已經三十歲了,她仍然不放低標準,去將就婚姻,動不動就說找不到合適的,她寧可獨身。
現代的年輕人對婚姻的期望值真是太高了,他們想找到的另一半不是單純的居家過日子的人,而是靈魂伴侶。靈魂伴侶是那麼容易找到嗎?就連大才子徐志摩都沒有把握手到擒來 ,只是期盼着「得之我幸」,若是遇不上,也只好「不得我命」了。靈魂的伴侶是那麼的高不可攀,真有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況味。
奔走在相親路上的男男女女,眼看青春不葆,芳華已逝,他們唯有苦不堪言,鬱鬱寡歡。當父母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想盡各種辦法,力爭早日讓兒女步入婚姻殿堂。一枝獨秀不是春,一人生活不是家。只有夫婦和樂,人生才算完美。兒女不成家,父母的心病難除。父母們因此不放過社會上任何一個徵婚訊息。當下,婚戀節目的出現,更是讓天下父母瞪大了眼珠子。
我的姨媽和姨夫慫恿着表妹去相親節目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牽回來個「金龜婿」?表妹堅決不從,她說,要是沒人爆燈,那不就是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人現眼嗎?打死她也不去。本來對相親節目不感興趣的我,因為表妹的事情,興致勃勃欣賞了幾期婚戀節目,借此看到了許多的奇葩趣事。原來電視相親是如此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如此的妙趣橫生多枝節。相親節目就好像是一個變幻無窮的萬花筒,它囊括了情感、隱私、金錢、慾望等人生百態。在茫茫人海找不到的人,在大千世界看不到的事,都有可能在婚戀節目出現。
看孟非主持《非誠勿擾》,有人疑惑:「這麼優秀的男女嘉賓,生活圈子想必較為廣闊,怎麼就找不到結婚對象呢?非要來節目曝光?是不是節目主辦方為了增加收視率,請來的?」孟非回答很實在︰「嘉賓們以前有戀人,或許未來也會有,來節目徵婚的時候卻是正好單身呢!那就來吧,這奇怪嗎?」《非誠勿擾》節目製片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補充說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樣本太少了,通過節目或許會打破一個人很多的堅持,去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修正自己的想法以及行為。」
這樣的解釋似乎說得過去。參加節目的大多數是高學歷、高顏值、高情商的男女嘉賓。面對舞台上出現的全新面孔,固有的價值觀會不會受到衝擊?這應該是對自身的一次高難度挑戰吧!多元的社會,人們當然有多樣的追求。作為吃瓜觀眾,圖個樂呵罷了,何必尋根問底。
金星主持的《中國式相親》在東方衛視一經播出,立刻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隨着節目的不斷更新,人們發現曾經在其他婚戀節目現身的女嘉賓又出現在《中國式相親》節目了。人們不免疑惑,這麼優秀的女性,真的是難覓佳偶,還是喜歡到處作秀?觀眾也因此質疑節目的真誠度。金星信誓旦旦地說有她主持的節目絕對不是作秀,她保證節目的真實性。爭議愈多,節目愈火。金星的身份也因此飆升,被現場嘉賓直呼為「中國第一紅娘」。金星也不負眾望,一改往日「毒舌」主持風格,對節目中的男女嘉賓倍加呵護。
傳統相親脫離傳統,在大庭廣眾下玩出新花樣。俊男靚女不必遮遮掩掩,在親友團的陪同下,在觀眾的監督下,公開尋找人生的另一半。這樣的相親節目花絮多多,糗事不斷。思想面對面發生碰撞,奇葩說辭脫口而出,足以令人笑口常開。寂寞生活需要色彩,平凡人生需要調劑,這類的相親節目舊款已然圈粉無數,新款也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
在我看來,心理承受力差的人,最好不要去相親節目露臉。相親,是為了尋求美好,倘若尋求美好未果,自身卻受到了打擊,那真是得不償失。眾目睽睽之下,遭到嫌棄,餘生難以磨滅。剛強的人,一笑了之。脆弱的人,也許會因為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而自暴自棄。就像我表妹說的,沒人爆燈,她自己就覺得丟人現眼。
這種現象並非少見。記得有一期《中國式相親》女生家庭版(女方家庭擁有首選權),第二位出場的男嘉賓,是某英語培訓機構的教師。他外表斯斯文文,英文說得相當流利,經歷也充滿正能量。面對他,家長卻無動於衷,無一人爆燈。玻璃房的女兒們也個個沒感覺,不來電。這位教師頓時不淡定了,他一臉尷尬,不時用手去抬自己的金絲邊眼鏡,可見他是不知所措了。按規則,女方三個家庭爆燈,男嘉賓才能進入權利反轉環節。面對「零回覆」,這位教師只好遺憾離場。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願此嘉賓的周圍人不要把相親經歷當成笑料來菲薄他。不管怎樣,勇氣可嘉,值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