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國際校中小學額 未來7年供應足

2017-03-01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鈺) 教育局昨日發表最新國際學校學額顧問研究報告,就過往香港國際學校學額出現「小學不足,中學過剩」問題,顧問評估了未來7年學額供求的情況,發現隨小學學額供應增加,下學年起至2022/23年不論中小學均有充足供應,學額失衡情況基本獲解決。

繼2012年後,教育局早前委託顧問進行新一輪國際學校學額研究,有關報告昨公佈,局長吳克儉於政府總部先後會見逾20位駐港總領事或代表,及香港總商會與外國在港商會代表等介紹當中內容。

保持港對外國人才吸引力

吳克儉感謝教育局同事過去數年努力,共有8所新的國際學校校舍於2014/15年起陸續開始運作,成功對應之前預測的學位短缺情況,保持香港對外國人才的吸引力。

上述研究就30多所國際學校、450多名家長和3,000名商界人士作意見調查,當中部分人接受焦點訪談,從而仔細預測直至2022/23年的學額供求情況。

報告顯示,2015/16年全港50間國際學校共提供超過4.1萬個學位,學生人數則約3.7萬名;未來至2022/23學年間,非本地生對國際學校學額需求輕微增長,小學及中學分別上升1%及5%,而港生需求增幅則明顯較高,小學及中學分別上升20%及105%。

就配對學額情況,本學年國際學校小學仍有供不應求問題,全港共提供23,115個學位,但需求較之多出約150個。

不過2017/18年起問題已得到解決,至2022/23年學額供應更達27,159個,較需求多出約3,500個。

至於中學,今個學年學額供應已較需求多出約1,550個,未來亦持續能應付,至2022/23年學額供應會增至20,717個,較需求多出19個。

報告指,未來數年香港國際學校學額供求問題基本解決,建議政府持續監察情況。

報告又提到,近年香港社會更見關注對國際學校的特殊教育服務,建議當局要另作深入研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