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邱吉爾與哥白尼原則

2017-03-18

■ 葉輝

由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所撰寫的論文早前曝光,顯示他在六十年前認同外星生物,此份11頁的草稿可能為一份報紙所撰寫,上世紀50年代他對此文有所補充,但從未發表;及至上世紀80年代,此份打印稿輾轉來到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家博物館,直到去年才被重新發現。保存此篇論文的乃密蘇里州富爾頓的國立邱吉爾博物館,博物館主任蒂莫西.萊利(Timothy Riley)發現此篇文稿,並將之交給以色列天體物理學家兼作家馬里奧.利維奧(Mario Livio),利維奧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雜誌上撰寫專文,從中透露邱吉爾此篇論文的部分內容。

其實邱吉爾興趣廣泛,他對科學領域的興趣眾人皆知,他乃首位設立科學顧問職位的英國首相--也曾聘請費德列治.林德曼(Frederick Lindemann)擔任該職位,此人於1922年發表「林德曼機理」(Lindemann mechanism);他還經常與射電天文學先驅伯納德.洛弗爾(Bernard Lovell)等科學家會面;事實上,他跟科學界的緊密接觸部分源於戰爭需要,亦被認為是英國戰後在分子遺傳學、X射線晶體學等領域建設實驗室、望遠鏡及推進技術開發的推動者。

利維奧稱此篇論文的發現讓人吃驚,他回憶道,「蒂莫西.萊利找到我說,我想讓你看一個東西。他隨後把邱吉爾論文的複印件給了我。我一看標題,我們是否獨存於宇宙?我的反應是,什麼?邱吉爾居然寫過這種東西?」利維奧認為此位戰時領袖在探討外星生物問題時表現得完全像一位科學家,從而透露邱吉爾論文的部分內容。

利維奧從而指出,邱吉爾的思考方向基本上與當代天體生物學的方向吻合,主要是研究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其論文採用的「哥白尼原則」(Copernican Principle),那是說,地球上的人類不應為茫茫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邱吉爾把生命定義為「撫育和繁殖」,並特別提到液態水的重要性,認為「我們已知的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早在人類發現太陽系外部行星超過五十多年前,邱吉爾就在考慮其他甯P是否也擁有行星,並且得出以下結論;遙遠宇宙中的部分星球「可能有合適的大小保有地表水,並可能存在某種形態的空氣」。邱吉爾還推測說,一些「和甯P距離適中的行星可以保持適當的溫度」。他甚至列出現在被科學家稱為「可居住區」(habitable or Goldilocks zone)的區域,將這一區域稱為甯P周邊的一個對於生命來說溫度適宜的狹窄區域。邱吉爾在論文中成功預測人類對於太陽能的開發,他這樣寫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以前往月球甚至金星、火星旅行。」他認為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和金星適合生存,後來的科學研究則認為一些環繞在木星和土星周圍的冰凍衛星才可能存在生物;他在文章中寫道:「我不會因為人類文明取得過的巨大成就而相信,地球乃茫茫宇宙中的唯一居住地,更不認為人類就乃最高級的生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