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廣告沿革

2017-03-07
■這書彩色印製,資料甚豐。作者提供■這書彩色印製,資料甚豐。作者提供

黃仲鳴

夜翻由國慶的《民國廣告與民國文人》,其中有篇〈梁啟超率先使用「廣告」一詞〉,文內有云:

「《清議報》在創刊第一期尾頁就刊登了招攬廣告的《告白價目》。1899年4月30日《清議報》出版第十三期,刊末是該報用日文發佈的招登廣告的稿件,題目為《記事擴張卜廣告募集》,並附有廣告價目的《廣告料》一則。這是目前所知中國人在自辦的中文報刊上最先使用的『廣告』一詞。」

《清議報》出版於日本,梁啟超日文雖然不甚了得,但耳濡目染,用上日文詞彙不出奇,上引除「廣告」一詞外,還有「廣告料」的「料」,就是費用的意思。王稼句在〈序〉中說:「廣告一詞是外來語,源自日語『廣告』......傳入中國並開始流傳大概已在清末。」王稼句說「其詞雖無,實已久存。」他引證:

「當商品交換市場出現,應該就有廣告。《易.繫辭下》說:『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相傳這是神農氏時代,既有集市貿易,廣告就應運而生,大凡有兩種情形,一是招幌,二是市聲。招幌,即實物性質的廣告。......市聲則包括叫賣吆唱,韻語說唱、器樂音響等,相傳最早的是姜尚操刀賣牛肉......」

招幌和市聲,王稼句視之為「廣告」,這和現代廣告的含義當然有別。「廣告」一詞確源自日語,成為漢語辭匯,亦源於清末。一八五三年香港第一份報刊《遐邇貫珍》,所用的詞語為「招貼」,其意是「招來貼之」,「貼」在報刊之上也;自此之後,香港的報紙和刊物,都有「招貼」了,這和「招幌」的意義當然有別。

《水滸傳》楊志當街賣刀,沒有呼叫,所以沒有「市聲」;且看:

「(楊志)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並無一人問。」(第十二回)

「草標兒」是古代物件出售時插於其上的草稈。由「草稈」演成血案,楊志殺了「潑皮」,終成梁山泊一條好漢;而這集團的大字招牌「替天行道」,就是他們的招牌和廣告。

這書彩色印製,列舉名人甚多。一九三四年,老舍的長篇小說《牛天賜傳》,在《論語》雜誌連載,他為自己的作品撰寫廣告:

「《牛天賜傳》是本小說,正在《論語》上登載。

《老舍幽默詩文集》不是本小說,什麼也不是。

《趕集》是本短篇小說集,並不是去趕集。

《貓城記》是本小說,沒有真事。

《離婚》是本小說,不提倡離婚。

《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話,又不大像童話。」

太長了,不予盡錄,盡顯老舍的幽默作風。除老舍外,魯迅一樣推崇廣告,還親自撰寫。由國慶這書,資料搜羅甚豐,是中國廣告學史的參考書,也是民國時期的社會風俗、經濟文化的輔助讀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