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個人用戶開放權限互惠 商戶引廣告贊助免費供應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每逢電訊公司截數日,流動數據用量「臨界點」將至,抱着最後一博的心態開啟Wi-Fi搜索免費熱點,卻見它們不是上了鎖便是無法登入,有得睇無得用,世界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此。中大信息工程學系教授黃建偉團隊提出兩項創新商業模型以求打破上述隔閡,一方面讓個人用戶「共享網絡」,同時建議商戶在免費Wi-Fi的基礎上引進廣告贊助,雙管齊下有助實現整個城市無縫Wi-Fi網絡覆蓋,以發揮最大效益。
本港政府近年大力加設 Wi-Fi 熱點,然而單一熱點只能覆蓋室內百多平方米,若要實現整個城市無縫Wi-Fi網絡覆蓋,成本將非常驚人。
黃建偉團隊提出其中一項建議是鼓勵個人用戶「共享網絡」,「目前其實有很多Wi-Fi資源被閒置,共享網絡正可以在成本低廉的情況下,讓它們獲得充分應用,大大強化城市的Wi-Fi覆蓋面。」
倡網絡供應商採獎勵計劃
團隊成員馬倩解釋,他們提倡網絡供應商透過適當的獎勵計劃,吸引個人用戶加入「共享網絡」,開放其網絡權限予其他用戶,當中設有兩類誘因供用戶按需要選擇,「針對經常在外使用Wi-Fi的用戶,他們在開放其網絡權限後,將可免費用其他會員的Wi-Fi;至於不常漫遊或不依賴共享Wi-Fi連接的用戶,則可選擇通過共享Wi-Fi獲得利潤。」
有關利潤計算方法需視乎使用程度與網絡品質而定,如在旺角等人煙稠密地區提供高品質Wi-Fi,所得利潤自然較多。
黃建偉續指,目前西班牙的FON公司已有提供類似服務,並已證實可行,是次研究期望能在此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理論建模和分析,進一步改善相關的商業模式。
廣告商可按個別場地作宣傳
團隊另提出了一項Wi-Fi廣告商業模型,成員余皓然指這項目主要針對商場、餐館、機場等場所的公共Wi-Fi網絡。基於搭建和管理公共Wi-Fi網絡的費用很大,並非每個場所都願意負擔,質素亦較參差,「在此建議下,用戶可按需要直接付費使用Wi-Fi,亦可透過觀看廣告,從而免費使用Wi-Fi。」
余皓然表示此舉將能讓各個場地分別從用戶及廣告商處獲取利潤,有利可圖下自然加強了做好Wi-Fi品質的動機,廣告商亦可按個別場地作出針對性宣傳。
「共享網絡」帶來方便,背後卻可能伴隨各種安全風險,黃建偉表示「共享網絡」的設計下,會將用戶的Wi-Fi分設為「私人」及「共享」兩個渠道,一定程度上有助加強保安。
不過他亦坦言,至今未有方法能夠確保所連接的Wi-Fi均有足夠的加密保護,形容這是「網絡科技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基於「共享網絡」亦涉及轉售Wi-Fi情況,這亦是需要跟網絡供應商協調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