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為求以萬全姿態應戰文憑試,不少中學生都會報讀補習班,希望獲得應試「秘技」,自己跟父母也能「買個安心」。有機構發佈文憑試考生補習情況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受訪學生有參與校外補習,每星期平均補習時數為3.5小時,每月花費約1,000元。學生補習主因是提升應試技巧,但亦有近一成人表示只為應付父母要求。機構建議父母宜多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是否有切實的補習需要,以免花錢補習只換來子女的學習壓力。
優才資源中心有限公司去年11月至本年1月期間,以問卷成功訪問了3,092名來自35間不同地區學校的應屆中學文憑考試考生。
調查發現,學生補習原因眾多,最多受訪學生希望提升應試技巧,佔總數約四分之一。其次是想得到考試提示、增強考試信心、獲取導師筆記等,反映受訪學生着重考試技巧和傾向應試教育模式的補習。
調查按學校組別作出分析,發現Band 3學生參與補習的原因較廣泛,當中約有兩成人期望透過補習獲得更多知識。
倡校方初中設學生研習小組
機構解釋上述數字或反映有關學校的學習氛圍相對較弱,未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建議學校老師可以嘗試從初中開始成立學生研習小組,讓學生能以自主、互動的形式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改善學習氣氛問題。
另一方面,調查指出不同組別的學校中亦有學生因應父母要求而補習,機構建議父母宜多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是否有補習需要,否則只是花了錢卻徒添子女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