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港童拒服類固醇 難控哮喘

2017-04-05
■調查發現20%香港哮喘兒童自評未能控制病情。 趙虹  攝■調查發現20%香港哮喘兒童自評未能控制病情。 趙虹 攝

醫生指家長有誤解 處方低劑量安全有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坊間一直有不少有關服用類固醇的負面消息。有調查發現,20%香港哮喘兒童自評未能控制病情,亦有37%香港病童或其家長稱不能接受服用類固醇以控制哮喘。該兩個數字均遠高於廣州、深圳及澳門三地。有專科醫生指出,哮喘的控制與藥物使用有關,相信因不少家長對服用類固醇有誤解,強調幼童多獲處方低劑量類固醇,只要遵從醫生指示使用藥物,類固醇是非常安全且有效。

過敏性疾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過敏組織亦將4月2日至8日定為「世界過敏周」,以提升大眾對相關疾病的關注。

為響應活動,香港兒童呼吸及過敏學會去年6月至11月期間,邀請澳門、香港、深圳及廣州四地共1,587名哮喘兒童及其家長,進行哮喘控制指數測試自我評估問卷,調查他們的哮喘控制及生活質素,當中香港受訪兒童有1,173名。

近四成拒接受處方類固醇

學會昨日公佈結果,發現20%香港哮喘兒童認為未能控制病情,較其他三地的約6%至15%為高。對於服用有助控制哮喘的類固醇的接受程度,近37%香港病童或其家長稱不能接受;亦有33%香港病童需不時使用氣管舒張劑,數字均遠高於其他三地。

學會副會長韓錦倫認為,雖然調查發現多數本港哮喘兒童均能控制病情,整體不錯,但仍不及內地其他地區。他指出,哮喘的控制與藥物使用及生活習慣有關,藥物以噴入式類固醇及氣管舒張劑為主,前者用以紓緩過敏症狀及發揮抗炎作用,後者則於病發時作急救用途。他分析指,過去媒體多次報道有關服用類固醇所引起的負面消息,加上香港社交媒體等資訊發達,相信不少家長接觸了有關資訊後,對類固醇有誤解及抵觸。

誤解會影響身高造成骨枯

學會會長繆定逸亦指,有家長以為服用類固醇長遠影響子女身高,甚至造成骨枯,他強調類固醇並不可怕,幼童多獲處方低劑量類固醇,只要服從醫生指示用藥,類固醇是非常安全且有效。他又指,部分成藥或偏方有機會含高劑量的類固醇,胡亂使用,且缺乏醫生及藥劑師監管,副作用反而更大。

繆定逸又引述外國研究指,兩歲以下的嬰兒出現濕疹,日後患哮喘的機會比常人高2倍至3倍。

他指出,由母親懷孕至嬰兒兩歲的1,000天是防敏的關鍵期,及早為敏感症高危的嬰兒做好防敏措施,或能減低日後患濕疹、哮喘、鼻敏感的機會。

他又建議,孕婦無需刻意戒口,嬰兒出生後首半年應以全母乳餵哺。若未能全母乳餵哺,可考慮選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以及在嬰兒四個月至六個月大開始,逐漸添加固體食物,嘗試讓嬰兒食用花生或雞蛋等敏感食物,有機會減少日後的敏感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