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網人網事】驀然回首

2017-04-10

狸美美

不久前清明節時,小狸特意趕回北京給爺爺奶奶掃墓。由於父輩的先見之明,位在香山腳下的爺爺奶奶長居地近年來愈來愈規整、愈來愈漂亮了。乍暖還寒,鮮花初綻,身在青松翠柏之間,禁不住為長眠於此的爺爺奶奶深感萬幸。

因為,今日之北京,「無地可葬」、「葬不起」等等說法,僅在小狸這次居京的有限日子裡,便屢屢有聞,不絕於耳。例如,有位街坊大媽說,她去年花了6.28萬元人民幣在遠郊區為病逝的丈夫買下一塊0.88平方米的墓地。而因為「便宜」,買的時候根本不允許挑朝向、用材等等,而且這還是託人介紹才買到的呢。說到此,這位了解些行情的大媽頗為感恩:「現在生在北京還能埋在北京就不錯啦,不少人都安葬到河北啦﹗」

大媽口中的「異地墓」確實不是段子。小狸之前的一位同學也曾講過,她們樓裡有一位「人精」曾專門到河北某地考察過,結果是花了不到30萬元買了一套位置稍偏但有上百平方米的商品房當「異地墓」,這可比只有20年產權的北京墓地划算多了。同學說,「人精」現時其實並沒有墓地的「剛需」,但他精就精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據2015年的權威統計,北京墓地價格最低的也要4萬塊,高的幾十萬不封頂,年均漲幅都在25%以上。果真看得遠。

這種情況,不知是屬於「炒房」還是「炒墓」?或者兼而有之?但肯定是屬於「葬不起」和「無地可葬」的情況。據悉,現在不僅北京等大城市面臨此類危機,對於每年有將近1,000萬死亡人口的超級大國,這個危機實在是個普遍問題。更有甚者,據中國權威部門的「殯葬綠皮書」調查結果,中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十年內售罄。

怎麼辦?按照常識,解決這個超級難題的根本之道當然要靠人們殯葬觀念的改變。實際上,僅以北京為例,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力推節地葬法,不僅對骨灰海葬提供補貼,更是為「自然葬」全 額 買單。所謂的自然葬,就是用可降解的骨灰盒,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只有一塊可以統一存放或帶走的紀念碑供逝者家屬憑弔。紀念碑上有二維碼,親屬可由此了解逝者的生平。實際上,這次清明節去給爺爺奶奶掃墓的路途中,在安靜的墓園裡,小狸也突兀地發現了這樣一片「自然葬」的小樹林,就在馬路邊,就在空寂無人的黃土地上。它與周圍的環境反差實在太大了。它也許能奪人目光於一時,但很難駐足在人們情感的傳統之途。

驀然回首,小狸不能不想到互聯網上那神奇的另一世界,所謂「入土為安」,能夠有一天與時俱進為「入網為安」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