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臨老齡化嚴峻挑戰的中國,擁有對安老服務的強烈需求。近年來,公益組織在安老服務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北京一家陪伴臨終老人的公益組織「十方緣」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北京十方緣有在冊義工人數5,134人,活躍義工約500人,為當地16家養老機構、9個社區提供義務的老年人陪伴服務。 這一模式在很多地方被複製推廣,目前十方緣在內地39個城市共有51個老人心靈呵護團隊,每年服務老人兩萬餘人次。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周一上午,在香山老年公寓特護區的陽光房裡總能響起義工們清唱的懷舊老歌。老人們有的跟着唱,有的只能拍手或者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還有位老人在歌聲中低頭睡着了。有的老人行動不便,義工們就到房間裡陪伴。這些特護區的老人大多身患重病,或者有程度較深的失能失智。
勸喪子婦走出自殺陰影
除了護理人員日常精心的照顧和家人周末的探望,十方緣義工們每周一天的陪伴也是他們晚年生活的重要慰藉。
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總幹事方樹功說,2011年在養老院中見到的一位準備絕食自殺的老婦,是自己最初參與臨終老人陪伴工作,並在此後與幾位義工發起成立公益組織的原因。方樹功憶述,當時該老婦因兒子病逝而想絕食自殺。為了勸解她,方樹功在老婦房門外站了近半個小時後方能進屋。不久,老婦問他知不知道《漁光曲》一曲,方樹功立刻用手機為老婦播放。聽着聽着老婦就開始流淚,並說:「當年有一張破漁網都可以過一冬,我現在還有退休金,我一定可以過好生命中最後的冬天。」之後老婦就讓護理人員給她拿粥來喝。這事令方樹功感到,老人想自殺的背後是對孤獨的恐懼和對愛的渴望,就從此開始和幾位義工夥伴用業餘時間陪伴這樣的老人。
在中國,公益正為更多人了解、接受甚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儘管看上去是我們在付出時間和愛心陪伴老人,其實我們自己也得到了極大的成長與收穫。作為家裡的長女,我以前性格很強勢,與人交往時不會換位思考。通過幾年的公益服務,我不僅成了專職的公益人,與人相處的狀態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十方緣資深義工陳慧說。■新華社記者 林苗苗 謝晗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