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區在發展新市鎮前,人口僅得3萬,回歸後人口激增,區內大部分居民均由外區遷入。有生活於屯門區20年的街坊表示,回歸後屯門區變化最大的是交通的改善,並認為現時的屯門安靜、空氣好,是最適宜居住的地方。
已退休的姜女士回歸前曾於九龍區做車衫工人,月薪1,200元。她指,屯門區內薪金普遍低過外區,為賺錢只好往外區工作,然而「出九龍日日塞車,早上巴士排隊人龍有50米,排半小時才上車,上到車又塞車!」姜女士當時每朝5時起床上班,下班後要逾兩小時才能到家,回歸後西鐵線開通,排隊上巴士不需排長龍,最多不超過20人,「好快上車,好快開車。」
交通方便 準時上班
張婆婆在屯門區住了20年,她指,當區人口愈來愈多,「多卻不算擁擠,相較銅鑼灣、尖沙咀還算僻靜」,輕鐵及西鐵開通後,往外區方便很多。
李太太指,屯門區住宅單位呎數較大,多人居住不感到擁擠,而隨着回歸後不斷發展,樓價逐漸追上市區價錢,令當區年輕人置業難。
任職維修工人的溫先生憶述20年前由屯門往九龍上班,要提前兩小時出門,「當時區內月薪較外區低一兩千元,雖交通不便,但都會往外區搵工。」然而求職並不順利,「老闆見我住在屯門,擔心因塞車而不能準時上班,好多都不肯請。」
他又指,以往屯門治安差,區內有許多不認識的陌生人遊蕩,經常發生搶劫,回歸後治安才逐漸好轉。
陳婆婆指,回歸前區內幼稚園及食肆配套不足,隨屯門遊客增多,區內人流、商店、食肆、幼稚園及街市配套逐漸改善,但由屯門往外區工作的車資始終太貴。陳婆婆的兒子每天乘巴士轉地鐵上班,她希望政府向居住於屯門的年輕人提供車資補貼。
任職文員的鄭先生搬往屯門居住前已於中環上班,十幾年來未曾轉工,他指,現時交通方便,往中環約需一小時便能到達,不擔心因塞車遲到。
他又指,近年屯門區有很多新樓落成,人流增多,但空氣好且環境清幽,適合居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