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政府統計處公佈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的住戶收入分佈,港人每月職業收入中位數由2011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16年的1.55萬元,升幅達29.2%,更跑贏通脹,較同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高出近10%。
統計處指出,去年家庭住戶收入中逾85%來自職業收入,而港人的每月職業收入中位數不斷攀升,由2006年的1萬元、2011年的1.2萬元升至去年的1.55萬元。扣除期間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的18%,實質收入增長仍有11%。
值得留意的是,以收入分為十等份組別,最低收入的一成人在過去5年間,收入增加一半,由2011年的3,580元升至去年的5,260元,升幅高達46.6%,高於其他組別。其次為第5組別,每月收入中位數增加36.4%。收入第二低的組別亦由2011年的6,940元增至去年的9,000元,亦錄得29.6%的高增長。
10%金飯碗 中位數6.8萬
不過,收入較高的組別升幅相對較低。最高收入的10%打工仔,職業收入中位數由2011年的55,000元升至68,000元,增幅僅23.6%。收入第2高的第9組別則由3萬元升至3.7萬元,升幅23.3%。然而,雖然低收入人士的升幅較多,但職業收入最高的10%與收入最低的10%相比,其收入相差近12倍,可見本港的貧富差距仍嚴重。
政府統計處處長鄧偉江表示,職業收入的差距收窄與勞動市場的情況變化有關,因經濟暢旺,對低技術勞工需求殷切,帶動其工資上揚。
他說,自2011年5月實施法定最低工資,其影響未能趕及在上次調查反映,每兩年的最低工資調整亦稍高於通脹,故低收入人士的升幅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