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捐600次獲頒紀念獎 17歲捐到62歲冇停手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吳子晴)捐血者的無私奉獻,足以挽救不少病人的生命。為表揚支持捐血救人的熱心市民,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昨日舉辦2017年度捐血頒獎典禮,有捐血者持之以恒,由17歲捐到62歲,獲頒600次捐血紀念獎,更表示正向着700次邁進。而有受血者就滿懷感激地表示,「如果沒有捐血者,醫生亦無法拯救病人生命。」
在頒獎典禮上獲頒600次捐血紀念獎的捐血者李錦強,同時為本年度全血及成份血捐贈累積次數最多的男捐贈者。他表示,自己在17歲時第一次捐血,到現時62歲,每年都持之以恒地捐血。他指,捐血不單可以幫助受惠者,亦可促進自己新陳代謝,對身體有好處。他續稱,由於成份血的捐贈年齡上限為65歲,他目標是可以達到捐血700次。
孕婦感激輸血者救命
鄺太則以受血者身份出席典禮,並分享輸血經驗。她憶述,去年照超聲波時發現胎盤前置,懷孕36周時突然在公司出血,立即送往醫院救治。情況危急下醫生決定剖腹分娩,才發現胎盤植入子宮,造成大量出血。整個過程中,鄺太失血超過6,000毫升,經搶救及輸入15包血才保住性命。
她表示,「這(輸血)不單保存了我的生命,亦讓我的小朋友不用一出生就變成單親。」她非常感謝醫護人員及捐血者,「如果沒有捐血者,醫生亦無法拯救病人生命。」
另一受血者是87歲的王婆婆,她在2003年因長期服食止痛藥及風濕藥,造成胃潰瘍及出血。她憶述,當時「嘔到全屋都是血」,兒子馬上送她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搶救,醫生為她照胃鏡時發現,她的胃部出現噴血情況,每分鐘流失1公升的血,而且血色素只有6度,是正常標準的一半,最終輸了12包至13包血才挽回性命。她滿懷感激地說,如果沒有捐血者,她不能活到現在。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指,血液沒有代用品,而且有儲存期限,現時每日需要1,100名市民捐血才可穩定血庫供應。他又指,隨着香港人口老化,過去5年血液需求量上升了10%,預計未來仍會持續上升。
紅會:將延捐血站開放時間
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表示,去年捐血人數上升,但血液收集量卻下降,估計與捐血者的血色素不足有關,當中不少是女性及初次捐贈者,相信與女性月經周期及飲食習慣有關。他又指,將延長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捐血站開放時間,並加強外展服務,又會加強宣傳教育,例如如何在飲食上配合,讓有意捐贈者可以符合捐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