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鳳獲上海國際電影節頒授終身成就獎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張美婷 )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前日於上海揭幕,紅地毯上星光熠熠,迎來了馮小剛、秦怡、劉亦菲、霍建華、古欣娜塔、斯蒂芬·馬布里等400多位中外明星和《烽火芳菲》、《中國藥神》等30多個海內外劇組。本屆電影節共徵集到來自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528部影片,最終共有14部海內外影片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烽火芳菲》等多部華語片參與競逐。此外,引入豐富的「一帶一路」元素,更是本屆電影節的一大亮點。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授予了九旬高齡的電影藝術家王丹鳳。
上海市長應勇在開幕式中致詞,強調「一帶一路」是今年電影節的一大亮點。他表示,除了展映沿線國家的影片,也會加強和這些國家的電影合作。其中,「一帶一路」沿線有47個國家共申報1016部影片,數量超過歷年,32個沿線國家的189部影片最終進入了競逐金爵獎、亞洲新人獎評選和各大展映單元。 而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節代表將相聚簽訂「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備忘錄。更推出圓桌論壇、國別推介活動、電影市場主題館等,積極推動沿線電影文化的交流。
《烽火芳菲》競逐「金爵獎」
本屆「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為曾憑藉《四月三周兩天》獲得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羅馬尼亞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其他委員包括曹保平、許晴、薩布等昨日共同亮相。而14部「金爵獎」入圍影片包括中國的《烽火芳菲》、美國的《布里斯比熊》、羅馬尼亞的《故障狀況》等,獎項會於當晚的金爵盛典上一一揭曉。 除了備受矚目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和「金爵二十」、「一帶一路」亮點,本屆電影節還特別開設了「中華戲曲電影」單元,將展映《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等多部京劇影片,讓廣大戲迷也能加入這場觀影盛宴。
劉燁從「建黨」演到「建軍」感觸大
《建軍大業》昨日在上海舉行發佈會,導演劉偉強、監製黃建新與演員劉燁、朱亞文、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吳樾、張天愛齊齊亮相,在現場暢談創作幕後故事及表演中的心路歷程。作為「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導演劉偉強勢要拍出最不一樣的感覺,他強調此片並沒有過往兩部電影般一章章地說故事,反而是以整體的完整性以及最強的電影感來拍出一部充滿質感的戰火電影。讓觀眾能夠感受電影當中所有角色的激盪心情,當時所有名人也還是尚未成功的年輕人,有着最熱血的丹心,同時他們真誠地為自己所努力的事情而拚搏,這些熱血精神也是很值得現代年輕人學習的。
劉燁表示毛澤東一生與上海關係密切,正是在上海的革命經歷促使毛澤東總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重要思想,劉燁說:「上海對黨和軍隊的影響很大,建黨時期的一些主要工作也是在上海完成的,我從《建黨偉業》演到《建軍大業》,所以感觸特別深。」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飾演周恩來的朱亞文則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那一幕感同身受,「那場戲拍得非常驚心動魄,那種心痛的感覺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王景春則表示感動於賀龍抵抗誘惑一心為革命的無畏精神:「賀龍軍長的性情是我非常喜歡的,所以我也想盡力去演好他。」
張天愛演宋美齡緊張
在片中飾演葉挺將軍的小鮮肉歐豪表示,南昌起義時期的葉挺有着現代年輕人的無畏,「在他心裡沒有打不贏的戰鬥。」飾演粟裕的劉昊然坦言接演粟裕時內心十分緊張,在劇組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之後才有了信心,「希望可以呈現出年輕將領當年青春熱血的風采」;同樣接受了軍事訓練的馬天宇表示,最打動自己的是角色對革命的嚮往和戰鬥時的英勇無畏,「這也是我們最想要傳遞給大家的精神」;飾演張國燾的吳樾表示,出演這部電影讓自己真切感受到革命時不屈不撓的熱血精神;飾演宋美齡的張天愛則對自己的出演表示「一直很緊張」,「雖然沒上戰場,但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的風雲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