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儀 香港視藝創新教育學會主席
現今的中國已經走出國際,成為世界強國,很多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Arabella)從18個月大開始學習普通話,也讀過不少中文刊物,每年中國農曆新年,網上也可以看到她唱的中文賀年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重視給下一代培育數千年的中國文化藝術,應該是未來的方向!
今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開幕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到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時,表示應該把國畫、書法、武術等放進校園內,為傳統文化創造沃土和氛圍。他更指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實際上就是三方面:第一,要覆蓋教育的各個學段。優秀的傳統文化綿延不絕,是重大的歷史支M,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匯的過程中,不採取相應措施,中國人的文化重心會發生漂移。第二,融匯到教材中去,這是鑄魂的過程,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闡述非常系統,應在育人的過程中了解、傳承。第三,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是積澱中國人精神底色的過程。他還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我們教材裡有多少比重,不是無關重要的事情。如果拿捏不好,更可能走上一條「去中國化」的悲哀之路。
還記得小時候,我拿起毛筆一筆u一筆撇,就可以寫出一個一個好像圖形的文字,只要運用疏疏與密密、虛虛與實實的線條,就可表達出動與靜、遲澀與明快的不同感覺,寫書法就好像畫畫,十分奇妙!回想從前,如果不是從小培養孩子去認識中華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實在浪費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身份!
中國文化藝術教育有減無增
筆者學習書法多年,今天才明白寫書法不單是一種樂趣,也不只是一種藝術那麼簡單,千百年來,書法作品的文化特質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有茪d絲萬縷的聯繫。如莊子的「萬物與我為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等人與大自然共生共滅的思想觀。甚至儒家學說對於文化藝術的精神也包含了自我修為的要求,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就是把道、德、仁、藝奉為道德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庸內斂更是儒家思想從古至今一直影響中國人處世的態度,藝術就是文人修身養性、逸情抒懷的一種表達方式。
歷代的書法家通過書法藝術,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包容性和多樣性的特質,例如王羲之、張旭、黃庭堅等人的書法,其內在構造極為豐富、變化多端,從筆劃的變化再到單字造型、整篇構架,都充滿內在不同的哲理思想,狺S海納百川,終成一體,無不靈氣充盈、生機盎然,或行雲流水、天然瀟灑,或矯然挺秀、縱逸豪放。在簡單的書法線條中竟然可以表達出如此豐富的智慧,令人感到敬佩!
然而香港回歸20年,有關提高香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課題,似乎未能引起香港的教育當局關注。如今在小學學習書法只是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有學校計劃取消這門藝術,並且在中小學課程中對於中國文化藝術內容有減無增,中國歷史科更成為「名存實亡科」。即使一些義務民間團體發起的書畫展覽,卻沒有相關的政府部門把展覽的消息推廣到學校及引起傳媒報道,如果政府真的有心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應該藉此協助本港文藝團體舉辦相關的學術及教育活動,例如,安排導賞員向觀眾講解展品的特點及內容,或舉辦一些相關的講座及工作坊,鼓勵教師及學生參與等,可惜政府有關單位缺少配合的工作!那麼今天的「兩地矛盾」、「港獨」,是否都只是果?
對於青少年的身份認同性,相信除了從教育上去培育之外,真的想不到有什麼其他的方法,期盼新一任特首能夠真正關注我們青少年的教育,相信這將是一件非常迫切的工作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