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巡航導彈魚雷合一 中國試射海戰利器

2017-07-12

許楨

早前本欄論及,當美國軍艦防衛思維轉變,重新審視「航速-造價-排水量-生存力」四位一體的平衡時,以鋼結構為基礎、輔以「凱拉夫」裝甲的「勃克級」,抗打擊的針對目標,主要是反艦導彈,而非魚雷。如經深入調查,涉事美國海軍「勃克級」驅逐艦,果真受到對方「球鼻艏」撞擊,形成重創毫不出奇。

不幸中的大幸,是與美軍相撞的菲律賓貨輪,只屬數萬噸重的輕量級;假如是數十萬噸超級油輪或集裝箱船,隨時可將「勃克級」攔腰撞斷。加之事發地點已處沿岸,據信兩船的航速有限,又幾乎是平行而前;否則,在更廣闊的公海、以更大的航速迎頭或直角相撞,所造成死傷,恐怕在數倍、數十倍之巨。

「球鼻艏」撞擊的原理,雷同魚雷而非反艦導彈攻擊。現時流行的反艦導彈,幾乎悉數為亞音速、小型巡航導彈,靠的是掠海飛行實現突襲,讓對手反應時間極短而猝不及防。導彈本身的打擊力有限,殺傷力不足,主要是體量小。相比起冷戰時代蘇聯研製的大傢伙,動輒數噸、近十噸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現時流行的歐美反艦導彈,重量在數百公斤,極少超逾一噸。

巡航導彈和魚雷殺傷原理不同

從物理學上講,現代反艦導彈的位能只及蘇式武器一成半成,其動能就更低得多。反艦導彈本身又小又輕,自然難以使用更複雜、更昂貴、性能也更好的大推力引擎。因此,當前通行的西式反艦導彈,性價比高、適裝性好,但由於體量、速度都比蘇式同類裝備低幾倍,相比之下,一枚蘇聯重型超音速導彈,就抵得上數十枚美歐亞音速中小型反艦導彈的威力。

簡言之,威力、速度、航程,都會影響體量和價格。蘇聯不惜一切打擊美國航母及其「帶刀護衛」,其反艦導彈三要素齊備-威力、速度、航程俱升,自然又大又貴。而美歐只求精確和突襲能力,在保有一定射程之下,單枚威力和速度都允許將就,西方反艦導彈,自然因為更平價、更細小,而得以出口不同規模的海軍,進而通行世界。

魚雷的情況剛好相反,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固然暫停發展650毫米最大口徑魚雷;然而,世界各國靠攏的533毫米,也屬於重型魚雷口徑,裝備數以百計的核動力或柴電潛艇。而反潛直升機、定翼機用的魚雷,則使用輕型魚雷;西方式的324毫米口徑,俄式則為400毫米。

作為主要反艦武器兩大分支,反艦巡航導彈和魚雷的殺傷原理很不同。如前所述,目前風行全球的中輕型亞音速反艦導彈,速度、威力偏小;單枚或多枚命中,都不一定能擊沉具有一定裝甲防護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大多要提高命中精度,準確掌握引爆時機-要麼擊中敵艦的雷達系統,要麼憑藉半穿甲戰鬥部,突入艦體後,才作延時引爆,以擴大損毀力。

反艦導彈威力未如重型魚雷

簡言之,西式反艦導彈,仍然是自衛武器,透過點穴式打擊,可大幅減損對方戰鬥力,逼令其退出戰場,若要造成重創、甚或擊沉,始終未如重型魚雷。不作美、俄對比,單在西方諸軍之內,主力魚雷就比主力反艦導彈大一個量級。最常用的魚雷是533毫米、輔助性質的輕型魚雷是324或400毫米。而普遍裝備的反艦導彈,如美國的魚叉、類近的法國飛魚、俄國天王星,口徑也只在400毫米之內。若論重量,一枚魚雷更等於最少兩枚到三枚亞音速反艦導彈。

除卻自身的體量,魚雷的殺傷力還在於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千倍;魚雷直接撞擊敵艦,或就近引爆,導致海水極速壓縮再擴張,必然對艦體造成無法承受的破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密度的海水,固然讓魚雷遠比導彈致命;然則,在同樣的科技條件下,魚雷透過增大體量來換取更遠射程,卻變得毫不現實。

當體量變大,動力、續航力的提升,恐怕抵消不了阻力的增加。近日,中國正規媒體公佈了新一代反潛導彈試射,似乎結合了導彈、魚雷的優勢,並在實用化方面有所突破。該導彈可使用現役鷹擊反艦導彈的「儲存-發射箱」,估計其體量也只在亞音速巡航導彈之列。

從照片可見,該導彈具進氣口,當以渦輪引擎驅動。相比起火箭助飛段,渦輪引擎的成本稍高、爆發力低;但由於可以持續吸入空氣助燃、不必自攜助燃劑,其射程就遠比西方火箭助推魚雷為大,空中射程當在一百海里上下。抵達目標上空後,將釋出324毫米的輕型魚雷,足以攻擊大中型潛艇或戰艦。該武器的量產甚或出口,或可改變眼前海戰的攻防模式,亦將左右未來西方艦船防禦體系的研發方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