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當前,中國A股市場在不斷變革和完善,大多數散戶股民之所以「痛恨」中國證監會,是因為證監會各種嚴格的監管和看起來「不專業」政策,讓股民們再也回不到證券市場初期那種用腳選股、躺着都能賺錢的時代。然而這個時代,正是A股開始踏向成熟之路的時代,A股的投資邏輯,也需要順應這種時代的要求。
A股正在步入價值投資的時代,很多人都會對「價值投資」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價值投資才是真正的資本投資,以企業的價值說話而不是以企業的故事說話。微軟、蘋果、騰訊股價的走高靠的不是外界的吹捧,而是真金白銀的業績,即便永遠都有人不斷對他們的產品、銷量、市場提出質疑,穩健、成熟的投資者依然會將資金押注在這些幹實事企業的股票之上。
如同2017年二季度以來的白馬股主要以消費類居多一樣,股價走高的重點還是在於其業績的表現獲得了資金認可。但投資也需要注意,並非業績向好股價就一定會繼續走高,前期條件在於該公司市盈率情況。當市盈率超過合理空間,上市公司的業績自然無法支撐高高在上的股價,這也就是白馬股上行一段時間之後後勁不足的原因,過高的股價已經透支業績給予的動力。認真研究,是A股真正的投資邏輯。曾有投資者在社交平台上就某些傳聞質問某上市公司,董秘的回覆也顯得很無奈,因為公司早已經就相關消息進行了披露,可見投資者並沒有認真閱讀相關內容。
尋找未脫離基本面高送轉股
如果連上市公司的一些基本內容都不願研究分析,就等於閉着眼睛亂踢球,閉上眼則更是難以命中目標。具體而言,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一定要扎實,包括其生產、經營、管理的,研究公司所有的公開資料,結合上述內容來判斷該公司未來的前景、業績,以此進行投資判斷。隨着中報披露期的臨近,高送轉及高送轉潛力股有望被市場炒作,演繹新一輪行情,投資者可以關注和分析未脫離基本面的高送轉相關個股。但是,從本質上而言,高送轉的本質就是投機。在監管日益趨嚴的背景下,投資者應理性對待高送轉,根據公司的基本面進行綜合判斷後投資,切不可盲目追高跟風炒作。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