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資深評論員
「一地兩檢」有關議題是一場「民意戰」,特區政府正部署向市民解說「一地兩檢」的方便性以及高鐵對香港的經濟效益。「一地兩檢」不僅符合「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更符合香港社會的最大利益。反對派反「一地兩檢」不得人心,應改弦更張,不要鑽入「為反而反」的死胡同出不來。
政府上周初公佈「一地兩檢」方案,隨即掀起一場「民意戰」。據了解,當局會重點以高鐵的便捷省時實際效益力爭支持,同時,批評反對派將此「政治化」,為爭議降溫,冀形成主流民意向反對派施壓,減低在立法會過關的阻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預告與主責官員暑假不放假,未來兩三個月會四出就方案解說,據知官員除了出席電台節目,亦會約見不同組織與團體解畫。港鐵主席馬時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高鐵每月營運費涉及約8,000萬元的費用,假如立法會明年休會前若仍未能通過「一地兩檢」方案,高鐵難於明年第三季如期通車,每月8,000萬元的營運費會如「倒落海」般白白浪費,形容情況是「蘇州過後無車搭」。
立法會建制派議員一致支持方案,18區區議會主席更發出聯署聲明為方案造勢,不單指方案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更稱會帶來就業機會。有民意調查發現,逾8成受訪者支持內地執法人員在高鐵西九龍總站內的「內地口岸區」執法,不支持者只有15%,可見市民對於「一地兩檢」方案,是普遍認同和支持的。
「一地兩檢」民意戰反對派必輸
反對派給方案扣上「割地賣港」、「邊界盡失」、「越境執法」、「港人誤墮法網」等大帽子,蓄意進行政治恐嚇,企圖誤導市民、擾亂人心。反對派對「一地兩檢」的抹黑,只是一些無限上綱、不盡不實的政治恐嚇。反對派的荒誕之言,無法蒙蔽清醒理性的香港市民。另外,反對派揚言會盡全力阻止法案在立法會通過,並成立以公民黨為主的「一地兩檢關注組」,向市民渲染方案壞處云云,竭盡全力進行民意戰。
反對派上周五揚言舉行「聲勢浩大」的反「一地兩檢」集會,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宣佈有約60人出席,後來《蘋果日報》可能覺得漏了聯名舉辦的18個人,所以將數字修正到約80人。上周五舉行集會的同一班底,以所謂「真普選救港大聯盟」名義,上周六在中環發起遊行,但反應更為冷淡,僅得十多人參與。網民諷刺遊行人數「以一敵萬」,譏笑「人哋十多人吹到代表全香港」。
名導高志森調侃反對派集會人數少,指可賴是「天氣熱」之故。高導的調侃其實顯示,「一地兩檢」民意戰反對派輸定,不關天氣冷熱,而是關乎民心向背。
港人已清楚蘇州過後無艇搭
「一地兩檢」民意戰反對派輸定的根本原因,是反對派反「一地兩檢」不得人心。「一地兩檢」不僅符合「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更符合香港社會的最大利益。「一地兩檢」不但為港人北上內地城市帶來極大的便利,更讓香港高鐵段與內地「八縱八橫」的2萬公里高鐵網連成一體,經濟效益難以估量。內地高鐵發展一日千里,是全球高鐵營運里數最長的國家,內地出入境管理人員來港,其實是讓內地相關機構營運成本大增。高鐵延伸到香港,完全出於香港長遠利益考慮。「一地兩檢」是最方便港人的安排,可以全面發揮高鐵的效益。
目前,港珠澳大橋即將竣工開通,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國家戰略規劃,香港與內地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大格局已逐步形成。越來越多港人已清醒意識到,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的未來希望取決於能否掌握好歷史機遇。反對派能順應歷史潮流和主流民意嗎?他們對「一地兩檢」所持態度是一個試金石。事實已經證明,反對派反「一地兩檢」不得人心,反對派應改弦更張,不要鑽入「為反而反」的死胡同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