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旦)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要發揮應有的效益,就必須落實「一地兩檢」的安排。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昨日估算,採取「一地兩檢」安排後,1年可節省3,900萬個小時,換算成金額就等於1年約省下27億元。同時,高鐵可以帶來延伸的經濟效益,為香港帶來更多商機和生意,及實現一小時珠三角生活圈,帶來很多港人以前無法想像的生活經驗,例如北上置業等,「我相信高鐵實施『一地兩檢』,對香港經濟來說必定是利多於弊。」
莊太量在昨日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上,首先談到自己乘搭內地高鐵的經驗:「我以前曾在南京大學教書,在南京住了兩個月,那時候我也經常搭高鐵,有次去上海跟學生或朋友吃飯。南京去上海要300公里,駕駛私家車去至少要三、四個小時,但搭高鐵的話只需要約一個小時。從南京去上海吃頓午飯再回南京,感覺就跟從沙田往返中環的時間差不多。有了高鐵後,這個生活圈可以擴大很多。」
「有了高鐵,生活圈擴大很多」
身為經濟學者,他直言自己最關心的是「一地兩檢」對香港有什麽經濟效益,「最大好處是方便和省時間。政府報告指『一地兩檢』一年可以省下3,900萬個小時。這個數字是這樣算出來的:假設一天有99,000人搭乘高鐵,大約10萬人左右,每人於過關及轉乘方面省下一小時,那麽一年365天就可以合共省下三千幾萬個小時。」
莊太量將這個數字乘以香港人的時間價值,「假設香港人每月人工平均兩萬,時薪就大約是100元,3,900萬小時的七成乘以每小時100元的話,一年就約省下27億,50年就省下1,350億了,這個『一地兩檢』帶來的社會價值甚至超過了高鐵的800億成本。」
帶動旅業 「可去以前未去地方」
同時,高鐵還可以帶來延伸的經濟效益,例如為香港帶來更多商機和生意,還可以帶動旅遊業發展,「因為高鐵通車之後,我們可以去一些以前不會去的地方旅遊。」
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他認為「一地兩檢」還帶來另一個好處:「例如我們坐東鐵線去羅湖的時候,難找到位子坐。但高鐵大部分時間都有位給乘客坐。對於帶着大行李的人來說,他們一般比較少坐東鐵線,因為要下車過關很不方便。但現在搭高鐵就像搭飛機一樣,乘的士或巴士到高鐵站,然後把行李放上高鐵後就可以很舒服地坐幾個小時前往目的地,這是我們以前無法做到的。」
「政府低估高鐵所帶來效益」
莊太量笑言:「我相信,政府的報告低估了高鐵所帶來的效益,因為她沒有算上這些高鐵所帶來的可能性和方便。」
他續說,在高鐵通車後,從香港去廣州只需要50分鐘左右,可以實現一小時珠三角生活圈。「人們星期五中午搭乘高鐵,晚上便可以到達杭州或武漢,過一個周末再回來。我相信高鐵建成後,華南的旅行團都會以高鐵作為主要交通工具。......高鐵是一個連接了全國兩萬多公里的交通網絡,如果你不介意坐久一點,還可以去北京、東北等地方。所以,高鐵通車後可以帶來很多我們以前無法想像的生活經驗,也會改變香港人的生活。」
莊太量還提出,「如果年輕人覺得香港樓價太高,可以考慮在高鐵沿線置業或租房子,西九龍去福田只需要14分鐘,比去沙田還快,而且內地樓價比香港便宜,這是高鐵帶給香港的經濟效益及機會。我相信,高鐵實施『一地兩檢』,對香港經濟來說必定是利多於弊,對香港下一代也有好處,讓他們除了香港昂貴的房子以外多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