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旦)今屆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年2月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透露,今屆特區政府在施政上尋求突破,預計未來5年開支會增加,包括更積極運用目前巨額盈餘,增加發展基建、造地建屋,及扶貧安老和教育方面的開支,並將到醫管局向前線人員深入了解情況,以制定今年的資源分配,及更好地調動未來數年的財政優次。他強調使錢的原則是「應使則使」,不會「為使而使」,更不排除日後有需要時會製作「赤字預算」,「只要開支是用得其所,與我們的負擔能力相稱,與我們長遠的經濟增長相配合,我覺得沒有問題。」
林鄭月娥在選舉期間提出「理財新哲學」,即善用政府的盈餘來增加香港的競爭力,同時讓市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近日就撰文,指特區政府過去10年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着經濟後腿,並特別點出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要求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而非「同步」,兼顧到要運用財政政策作出宏觀經濟管理。
用錢更大膽 稅改升競爭力
林鄭月娥日前指出,她在競選期間提出現屆政府要積極有為,更進取加強香港的競爭力,就需要在公共財政方面上有些「新看法」,包括在開支方面可以「稍為大膽些」增大開支,特別是投資性的開支,而稅務政策不一定要以收到最大的稅收為目標,而是以能否增強香港競爭力,協助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為考慮。
根據特區政府估算,由2017/2018年度至2021/2022年度,公共開支佔的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均將超過20%。陳茂波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今屆特區政府在施政上尋求突破,預計未來5年開支會增加,部分盈餘會更積極運用,包括用在投資未來上,例如發展基建以至扶貧安老、教育等方面,「所以我預期未來的開支都會比較高。......我之所以不畫一條硬性的線,就是希望我們有個彈性,有些年度可以多些,有些年度可以少些。」
收支要重實際 景氣差需刺激
被問及任志剛的文章,他表示,自己在今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已表明自己對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的看法,指香港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易受外圍環境和經濟周期波動影響,短期的收支不平衡也許不能完全避免,有關規定不應成為每年收支的緊箍咒,「而是存在一些彈性。」
陳茂波續說,自己一直認為公帑應花則花,同時要把好關,是作為財政司司長應有之義。
他曾與任志剛交流過對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的看法,及與行會其他成員就公共理財問題有比較深入的討論,提到在「一段時間」內開支收入達至整體平衡,而「一段時間」是指一個經濟周期,而最重要的是審慎行事。
他坦言,政府無可能做到每年有盈餘、每年都平衡,而是要視實際需要,在經濟不好時就要推出逆周期措施,以減輕負面影響,同時要投資未來。
不過,他認為不能輕言結構性財赤,要考慮長遠來說香港能否負擔、社會會否受害等,所以當有儲備的同時也要警惕,「應使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