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詩琴畫意」巡演歸來 「鋼琴女詩人」鄭慧致力推廣室內樂

2017-08-11
■鄭慧認為學音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收穫。 張岳悅 攝■鄭慧認為學音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收穫。 張岳悅 攝

被譽為「鋼琴女詩人」的鄭慧博士不僅是演奏家,還在香港演藝學院及中文大學任教,又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香港基金」主席,並成立「鄭慧鋼琴藝術中心」推廣室內樂,將全部精力貢獻給了音樂事業。她外表優雅斯文,卻能從急促的語速中聽出她骨子裡的「性急」--暑假間隙她回港接受訪問時,剛完成在青島的演出和「大師班」的教授,正要參與慶回歸演出及帶學生去西班牙參加音樂節,身兼數職,忙碌是她的常態。

獨奏會琴畫結合

鄭慧的「詩琴畫意」鋼琴獨奏會全國巡演今年5月開始,走遍珠海、長沙、重慶、武漢、蘇州、南京、上海、鄭州、太原、瀋陽和青島,她分享了「詩琴畫意」的含義:「蕭邦是『鋼琴詩人』,而我被稱為『鋼琴女詩人』,『詩』是浪漫的感覺,『琴』是鋼琴,『畫』則與演出的節目有關。國禮畫家陳文澤特別為巡演創作八幅水彩畫,以大型屏幕投影配合譚盾作品 《八幅水彩畫的回憶》演出。觀眾在入場時,在音樂廳外可以看到八幅水彩畫的展覽。」

其餘演奏曲目包括旅美音樂家周龍的代表作 《五魁》、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蕭邦的《24首前奏曲》、德布西的《快樂島》等,每一首曲目都有相關的繪畫作品投影,意在通過琴聲與繪畫的完美結合,帶給觀眾最富藝術感的全方位視聽感受。「這是我第一次在音樂會中加入視覺元素,效果很滿意。有的觀眾可能是第一次來聽音樂會,視覺元素的加入對他們會有一種帶領的作用。」在青島的演出中,因應香港回歸20周年,她特別演奏了香港作曲家麥偉鑄最新創作的曲目《還有一瞬間》。「詩琴畫意」鋼琴獨奏會10月將再次啟動,於廣州、成都和西安演出。

鄭慧稱自己現時幾乎每年都會在內地巡演,「內地各城市新建的大劇院外觀美好,設備一流,音響和鋼琴都足夠優質。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中國,發展的空間很大,美國音樂會聽眾多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而內地的年輕聽眾愈來愈多,滿足溫飽之後便開始尋求精神上的享受。」

用音樂說故事

鄭慧出生於北京,5歲開始在北京跟隨中央音樂學院凌遠教授及趙屏國教授學習鋼琴,9歲隨家人移居香港。她14歲曾獲得香港藝術節大獎,並成為香港演藝學院首屆畢業生。1987年,她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世界頂級的美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修讀學士學位,和郎朗一樣師從該院院長加里.格拉夫曼及教授利普金(Seymour Lipkin),1994年獲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學位,1999年再師從著名導師基.卡力素(Gilbert Kalish)在紐約州立大學獲音樂演奏家專業博士學位。她於2009年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也是當年傑青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移居香港多年,她眼見香港學生音樂水平不斷提升,有賴於香港中西交匯的優越條件,吸引更多西方音樂家來港交流和演出,音樂會類型也愈加豐富,「香港唯一缺乏的是場地。」另一方面,回歸後的機會愈來愈多,限制愈來愈少,「年輕人富創意,我有一些學生畢業後自己組織小型樂隊,將音樂與其他元素結合玩出新意。」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琴童數量都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鋼琴似乎成為了家庭的「剛需」,她表示:「內地學生技巧優勝,『單打獨鬥』是強項,香港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強。小時候我在北京學琴專注研究技術,來港後開始摸索音樂的感覺,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到美國後卻被老師說我的音樂空洞,我開始學會用音樂說故事。我現在的演奏可以說是結合了三地的文化,對我來說,音樂表達和技術同樣重要,若只注重技術就會忘記了學音樂的初衷,學音樂不是為了拿怎樣的國際大獎,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收穫--專注、氣質、欣賞和快樂,學音樂的人都不會孤獨。」

現時,她在自己的鋼琴中心推廣室內樂,培養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每年都邀請名家來港一起開音樂會,「萬事開頭難,起初觀眾都喜歡聽鋼琴獨奏,缺少對室內樂的認同,我的目標是告訴他們,幾個人合作的音樂會更好聽。現在香港也開始有室內樂音樂節,愈來愈多人開始接受具豐富元素的音樂會。」她說。■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