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台DJ 余宜發
香港的教育制度,近年也引起很大的爭議,不論是任何原因,最終都希望每位學生可以得到好的教育機會。
其實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求學的階段,父母沒有給我們四姊弟任何壓力,我們都是自己督促自己努力求學,雖然成績不是名列前茅,但總算是過得去。
但今天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很多結了婚的夫妻,都只是生一個小孩,長期這種生育方式,不免會令到他們的小孩很容易被寵壞,而且把所有希望都集中在自己的小孩身上,所以任何對小孩學習有幫助的課程都讓他們去報讀,實際上幫助有多少,見仁見智。
其實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也未必有機會去上學,就正如一些落後的國家,連有沒有東西吃的機會也不知道,哪有什麼可能給子女有求學的機會呢!
其實自己不太懂台灣的教學制度,但因為一些台灣的朋友在閒聊的時候,我們談到台灣的教育制度,雖然台灣已經可以令每個人都有求學機會,但他們也說,現在的家長總覺得只在學校吸收知識不足夠,總希望找一些覺得對子女有用的課程給他們去學習;但在台灣有些人會想到一些特別的課程,希望可以吸引家長留意,其中有一個叫做「實驗教育機構」,他們所舉辦的課程,是希望學生在正規的學校以外能學到有關藝術及設計的知識,亦希望對這方面有潛質的學生,透過這些課程能啟發他們的思維。
坦白說,對於很多對藝術及設計有興趣的學生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學習,而且他們沒有什麼學歷的門檻,我覺得喜歡藝術及設計的人也應該不需要有學歷限制,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憑自己的觸覺去設計,不論任何年齡及學歷也可以有獨特的風格,雖然學識及眼界廣闊的人可能會有幫助。
但當我看到有關這些課程的面試要求,頓然覺得不舒服,因為他們要求家長跟學生一起面試,相信也是談論有關家庭的背景,而學費也相當之高,一季課程也要幾十萬台幣,便立刻有點好像把藝術文化變成商業了,因為我覺得收費實在太貴,最後又變成富貴人家子弟的課程。
其實人們去吸收知識,不論是以前的年代,或是今天的社會,吸收的能力我覺得也相距不大,所以家長們也不需要安排太多未必有用的課程給子女,只要知道他們的專長及興趣,就循着這個方向培育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