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未來GDP佔比料達兩成 並深入至更多行業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創新正在引領中國經濟新發展,特別是創新驅動下的共享經濟實現了可觀成果。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顯示,國內共享經濟交易額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且每年幾乎都是以100%的速度翻倍增長。如今,中國共享經濟不僅已走到世界前列,亦成為推動經濟穩步增長的新動力。業內認為,未來共享經濟規模或將佔國家GDP比重的兩成,並會深入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在各個經濟領域持續釋放活力。
所謂共享經濟,指的是個人或組織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共享海量的共散化閒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自2016年共享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便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並被期待可以更加扎實發展,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增速驚人 起到引領作用
共享經濟最早起根發由於美國,而中國共享經濟初期的一些模式都是借鑒了美國部分。但很快,中國因創新發展速度加快,共享經濟也開始在深度和廣度上超越美國,並在很多領域做到引領作用。
據國家信息中心發佈《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中國共享經濟基本上以連年翻番的速度在增長,截至2016交易額約為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重點領域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6%;資金共享領域交易額約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0%。
另從共享經濟佔比國家GDP情況來看,國家信息中心按照年均40%的增速預測,到2020年共享經濟交易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2025年則佔GDP比重將攀升到20%左右。
六大領域 未來市場廣闊
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歸類,國內共享經濟所滲透的領域大致可分為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識技能、生產能力、生活服務和資金共享等。按照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的分析,儘管有些共享模式最初來自國外,但一旦在中國市場上採用,人數規模會讓體量迅速擴大。
以常見的共享出行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滴滴出行僅在2015年這一年的訂單量就達14.3億單,這個數字是Uber建立以來六年的全球預訂量的1.4倍。國內兩大共享單車摩拜和ofo截至2017年7月用戶規模總共突破7,000萬,這比全球其他國家用戶數量總和要多出很多。而在住宿方面,國內共享經濟中的民宿短租房間套數,預計到年底可達200萬套,這個將超過國外短租鼻祖Airbnb10多年累積的全球房間套數。
張新紅表示,中國共享經濟的應用程度堪稱世界第一。研究共享經濟的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阿魯.薩丹拉徹亦讚成此觀點,認為中國共享經濟無論在規模、範圍還是在影響人數上,絕對是做得最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
政策支持 帶動實體經濟
中國共享經濟所取得的可喜成就,離不開政策上的利好。當下國家層面都多次明確表示要為共享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自2016年起,共享經濟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國家發改委下發了《共享經濟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都是旨在推動共享經濟發展。
另從實際上來看,共享經濟在帶動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就業上也有不小貢獻,如共享單車大量的車輛及零配件訂單盤活一批傳統單車廠商;共享汽車也為車企貢獻了不少新能源車輛訂單。另據上述報告顯示,去年共享經濟中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其中平台員工數約585萬人。
現如今,中國在共享模式的創新思路上,依然在進行不斷的嘗試和拓展,從停車位、辦公室、日常用品乃至知識、經驗再到勞務、資金都成為可以共享的資源。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隨着政策沃土的持續滋養,未來國內共享經濟勢必會在社會和總體經濟中發揮更好的作用。